中藥薰蒸治療床作用 
 
        中藥熏蒸是中醫傳統的治療方法,尤在民間較多應用。中藥熏蒸療法又稱中藥蒸煮療法或中藥汽浴療法,在一些少數民族地區,亦有稱之為"烘雅"療法的。中藥熏蒸屬自然療法的范疇,有綠色療法之美譽,是中醫諸多外治法中的一棵奇葩,-塊瑰寶,源遠流長。 
              中藥熏蒸具有顯著、強大、持久的生理、藥理效應。產生這兩個效應是熏蒸的熱能與對癥使用的藥物。治療過程中,熱與藥這一對治療因子相互影響、共同作用于機體從而產生協同和增效作用。
              熱是一種物理因子,熱療屬物理療法的范疇。熏蒸過程的熱效應是由源源不斷的熱藥蒸汽以對流和傳導的方式直接作用于人體的。而藥療效應或是由熏蒸藥物中逸出的中藥粒子作用于體表直接產生殺蟲、殺菌、消炎、止癢、治痛等作用;或是經透皮吸收入體通過激動組織細胞的受體或參與調節新陳代謝水平等生化過程發揮藥療作用。中藥熏蒸過程中,豐富熱能和對癥藥物持續作用于人體,便出現一系列生理、藥理效應。
1.周身體表毛細血管網被充分擴張、開放,外周血容迅速增多,導致體內儲血重新分布,進而引發全身血液大循環。這種因熱能因子疏通腠理及產生的舒張血管、通達血脈、引發血液大循環的結果可促進當歸、紅花、川芎、丹參、益母草等藥物的滲透與吸收,而隨著活血化瘀藥物的吸收并發揮藥效,又使因熱效應產生的活血化瘀作用更加突出,更加持久。
2.低密度、流速快、熱卡高、傳導效果好的熱藥蒸汽作用于人體所產生的"發汗"效應。發汗為中醫治病基本手法之一,具有解表去邪,祛風除濕,利水消腫,排泄體內有毒有害物質的功能,可有效清潔機體內環境、維護機體健康。由于發汗可有效調節體內水液輸布、運行和排泄,而機體組織的水份又高達65%,所以,發汗手段的靈活、辨證運用,其生理效應和對體液的調節作用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
        3.神經、經絡調節作用。人體皮膚分布著無數神經感受器和腧穴,這些感受器和腧穴分別通過神經纖維和十二經絡組成一個完整的信息網絡,時刻保持著皮膚-內臟-大腦間頻繁的信息傳遞與調節過程。臨床上常發現內臟病變時,某一區域皮膚痛覺變得敏感起來,還有可能發生牽涉痛或反射性肌痙攣。這種聯系反映在解剖上的關系是:外周傳入感覺神經在脊髓段與內臟傳入神經發生了交織與聯系,從而使傳導的信號相互影響。因此,中藥熏蒸的熱藥效應絕不僅僅是產生皮膚的溫熱刺激或藥療作用,而是導致一系列如情緒輕松、肌肉松弛、睡眠改善、身心舒暢等生理、心理變化;反應在內部臟器上,就使偏勝偏衰的臟器功能受到有益調節、趨于協調、平衡;這就是神經與經絡調節的結果。同時施用養血補氣安神中藥可促進和強化上述調節過程。
客服電話:18024540843 古先生
QQ:2856916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