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發泡劑就是使對象物質成孔的物質,它可分為化學發泡劑和物理發泡劑和表面活性劑三大類。化學發泡劑是那些經加熱分解后能釋放出二氧化碳和氮氣等氣體,并在聚合物組成中形成細孔的化合物;物理發泡劑就是泡沫細孔是通過某一種物質的物理形態的變化,即通過壓縮氣體的膨脹、液體的揮發或固體的溶解而形成的;發泡劑均具有較高的表面活性,能有效降低液體的表面張力,并在液膜表面雙電子層排列而包圍空氣,形成氣泡,再由單個氣泡組成泡沫。
化學發泡劑又有無機發泡劑和有機發泡劑之分。 有機發泡劑主要有以下幾類:1.偶氮化合物;2.磺酰肼類化合物;3.亞硝基化合物。無機發泡劑主要有以下類別:碳酸鹽:一種無機發泡劑,使用較多的主要是碳酸鈣、碳酸鎂、碳酸氫鈉。其中碳酸氫鈉是白色粉末,比重2.16。分解溫度約為100-140℃,并放出部分CO2,到270℃時失去全部CO2。溶于水而不溶于醇。水玻璃:即硅酸鈉,與玻璃粉料混合并加熱到850℃左右時,與玻璃反應并放出大量氣體,同時能加強材料抗壓和抗拉強度,主要作為制備泡沫玻璃的發泡劑使用。碳化硅:當前泡沫玻璃工業生產中所使用的主要發泡劑,800-900℃燒結時放出大量氣體。碳黑:也是一種非常好用的發泡劑,加熱放出CO2,發泡效果好,但缺點是價格較高。
常用的物理發泡劑有低沸點的烷烴和氟碳化合物。物理發泡劑是復配型物理發泡劑,不僅具有發泡倍數高、泡沫穩定性好、泌水量低等優點,同時還能對菱鎂水泥起到一定的改性作用,降低產品返鹵泛霜的概率。目前物理發泡劑已廣泛應用于防火板、輕質隔墻板等發泡菱鎂制品的生產,并且在某些產品中(菱鎂防火門芯等)具有事關成敗的關鍵性作用。
發泡劑產品剖析一般采用紅外光譜(FTIR)、核磁共振(1H NMR)、質譜(MS)、X衍射分析(XRD)、ICP-MS、X熒光光譜分析、離子色譜分析等手段。通過這些測試手段可以很好的解析防腐防霉劑的配方,對發泡劑中的成分作用有詳細的了解,更方便各個企業進行研發,把握市場動態。哲博檢測依靠浙大學科優勢和分析人才,擁有多種分析測試手段,積累了深厚的化工產品剖析經驗,通過專業、可靠、綜合性的分離和檢測手段對未知物進行定性鑒定與定量分析,為科研及生產中調整配方、新產品研發、改進生產工藝提供科學依據,同時可以根據客戶需求,提供后期跟蹤技術性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