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新型的建筑體系有可能打通房地產業、建筑業、冶金業、機械裝備制造業、新型建材業、防災減災產業、節能環保產業、綠色建筑產業、國家戰略資源儲備之間的行業界線,集合成為一個新的推進國家經濟轉型升級和實現可持續發展,需要加快培育和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這就是業內人士普遍看好的濟南鋼結構建筑體系.
    綠色建筑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載體,發展綠色建筑首次納入國家規劃.我國所稱的綠色建筑就是指在建筑的全壽命周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節能、節地、節水、節材)、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筑.這一全新理念的提出,給建筑技術帶來了一系列的變革.
    濟南鋼結構建筑不僅考慮工程的承載能力,而且還考慮生態的承載能力.在建筑全壽命周期內,其不僅能滿足建筑功能的各種需求,還能有效地處理好建筑節能、節地、節水、節材和保護環境之間的辯證關系,是城鎮化建設對自然環境影響小的一種結構.因此,在發達國家已被廣泛采用,并被稱為綠色建筑的重要代表.
    安全是綠色建筑的首要條件.每一次災難都是一本教材,一個個驚心動魄的畫面就是敲響著的一聲聲警鐘.在人類的共同災難面前,我們沒有理由不借鑒、不警醒、不反思.我們到底應該采用什么樣的建筑結構體系?
    我國的鋼產量已占到了全世界鋼產量的45.5%,連續15年世界第一,因此,我國的建筑技術政策也從"限制用鋼、節約用鋼"過渡到"合理用鋼和鼓勵用鋼"的新時期.
    從長遠來看,由于我國優質的鐵礦石資源相對缺乏,只能從巴西或澳洲高價進口.作為現代化工業的"糧食"——鋼鐵,必將成為制約我國大踏步地向現代化邁進的一個"瓶頸".當前大量建設的鋼結構建筑更是一種十分寶貴的優質資源.所以說,要充分利用我國外匯儲備充足,人民幣不斷升值的大好時機,大量購進優質的鐵礦石,并把它冶煉成鋼鐵,這樣不僅可以部分減輕貿易摩擦等各種經濟問題的壓力,有些甚至是政治壓力.
    同時將濟南鋼結構建筑與我國的城鎮化建設和保障性住房相結合,可以解決由于鋼鐵產能過剩而帶來的就業壓力等民生問題,還可以將泡沫過度的房地產資金回流到現代制造業等實體經濟里來,更重要的是,它是一種國家長遠的戰略儲備產業,可以藏富于民,可以造福子孫萬代,其意義更為重大.轉自:http://www.jnws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