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持在微利狀況。在這個行業做了十多年,應該說心中是有數的?!澳信氯脲e行”在一個走向沒落的行業里,可能你再投入多少力氣,回報也是微薄的。 我開始學習計算機技術,我把我的一臺486工作用機拆了一遍又一遍, DOS系統也裝了無數次,DOS命令也用熟悉了,這時市工會職校的計算機中專班聘兼職老師,我就憑著一張DOS激活盤,一張DM盤,一張KV100殺毒盤和我從計算機報刊上得到的知識,開始教計算機維修課,實際上當時的計算機全是進口兼容機,品質相當好,故障也確實基本上是軟件操作不當造成,我記得稍為難一點的是在計算機升級的時候要會編輯Config.sys和Autoexec.BAT兩個文件和主板上的倍頻跳線。事實上我的課還很快吸引了很多南工和南大的本科生來聽,我當時每周4節課,每上兩節課,要備8小時的課,我訂了當時所有的計算機報刊,當學生問的問題當時答不出,我一定會弄清楚,下次課說明,其實帶著問題的學習是效率最高的,我也經常在珠江路計算機一條街上看別人怎樣裝計算機。我的性格中有敢闖的一面,也有喜歡探求新知識,打破沙鍋問到底的自然習性。 94年我有了一個到“西電”去進修計算機技術的機會。一年以后,我看到報紙上同創登的招聘廣告,就以普通工程師的身份,應聘同創集團新品研發中心結構設計工程師,面試當場即被錄取,并讓我即去上班,面試我的是新品研發中心總監徐一寧,這是一位做人很正的領導,只是由于有時表達過于直白,而沒有更好的位置,我對他仍然心存感激,是他讓我趕上了這一波計算機熱的大潮,開始了10年的IT之旅。 92年有個同事要到深圳去闖天下,我們做的音響這一行,在深圳薪水高很多。因為他是做電路設計的,我是做結構的,所以希望我和他一起去,這樣就可以搭檔做產品。我對他說,你還沒做好準備,技術上你還要積累,而且這個行業現在我也不看好。結果是他去了,我沒去。一年后的年底,他神采飛揚的回來,請大家吃飯。說他月薪6千塊。而我們那時月薪才1千塊,結果是有一批人跟出去做音響。而我是準備轉行了,再過2年后我也到了深圳,只是做了IT業。后來那些同事碰面,都說公司經營狀況不好,薪水幾年沒加。而我的薪水確實是年年在加。 這一次的人生轉折,是一次正確的選擇。我的大部分同事還在國企里面耗著,有時看到他們面帶菜色,就知道他們的處境。成功的轉折來自于對社會,行業,自身的了解和極積的準備,來自于憂患意識,這樣才能抓住時機?! ?5. 化蛹為蝶 長期在一個地方工作對外界真是不太了解,開始工作的一個月給了我很多刺激。首先是薪資,面試時,我要了我在工廠時同樣的月薪。面試者即是我的主管,笑了笑,一口答應。結果到第一個月發工資時,我得到了2倍的錢,其中一半是獎金。我悄悄問了一下同事,原來工作1~2年的大學生也跟我拿得差不多。我恍然大悟,怪不得面試時主管笑得曖昧。IT行業的薪資真是跟傳統行業不好比。這也大大刺激了我的工作熱情。 第二件事是不象我們電子行業設計師每人配備幾十萬圓的電子儀器,這里只是每人一臺PC,所謂硬件工程師做的只是做用戶層面的測試,他們多是工作1~2年的大學生。而結構工程師倒是需要做真正的設計。只是在這里共事的同事,他們離真正的設計實在太遠,雖然也能用AutoCAD畫零件圖形,但對結構設計的要素掌握。這樣的狀況在后來的日子我多次碰到,包括我后來與臺灣結構工程師的多次交流,我更是對自己有信心:我在技術上走得夠遠。順便說一句,臺灣稱結構工程師為機構工程師是比較準確的,“機構”者“機械結構”也。 我認為中國的IT企業之所以沒有成功的掌握深層次技術與其R&D的組成人員來源有關,他們差不多都是學計算機的新大學生。很多公司靠這批沒有工廠制程的新人做板級研發時,遭遇了失敗而在研發路上縮了回去。當時有大批的成熟電子工程師,他們沒有及時的向計算機行業轉移,是國家的損失也是他們個人的損失。因為實際上除了軟件工程師,其它象硬件,測試,結構,品質工程師,他們都需要長期的經驗積累。如果有一批人轉了過來,再加上新大學生計算機知識的優勢,至少中國的PC的板級研發有的跟臺灣一拼。今天說這些,確實是過時,但在IT目前又一輪的技術變革面前
代理申報工程師項目
我們憑借相關人事局渠道,可以為廣大個人提供最專業、最便捷的工程師職稱代理申報。助理工程師申報一般15天左右出證。由于我們是批量代理申報,所以價格實惠,代理申報效率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