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博士分發到一家研究所上班,成為學歷最高的一個人。有一天,他到單位后面的小池塘去釣魚,正好正副所長在他的一左一右,也在釣魚。他只是微微點了點頭,心想:跟這兩個大學畢業生,有啥好聊的呢?不一會兒,正所長放下釣竿,伸伸懶腰,蹭蹭蹭從水面上如飛地走到對面上廁所。博士眼睛睜得都快掉下來了。水上飄?不會吧?這可是一個池塘啊。正所長上完廁所,回程同樣也是蹭蹭蹭地從水上飄回來了。怎么回事?博士又不好去問,心想自己是博士生哪!過一陣,副所長也站起來,走了幾步,蹭蹭蹭地飄過水面上廁所。 這下子博士更是差點昏倒:不會吧,到了一個江湖高手集中的地方?想著, 想著, 博士生也內急了。這個池塘兩邊有圍墻,要到對面廁所非得繞十分鐘的路,而回單位上又太遠,怎么辦?博士生也不愿意去問兩位所長,憋了半天后,也起身往水中跨:我就不信大學畢業生能過的水面,我博士生不能過。只聽到 “噗咚” 的一聲,博士生栽到了水里面去啦。 兩位所長趕忙將他拉了出來,問他為什么要下水!博士反問:「為什么你們可以走過去呢?」兩所長相視一笑:「這池塘里有兩排木樁子,由于這兩天下雨漲水正好在水面下。我們都知道這木樁的位置,所以可以踩著樁子過去。你怎么不問一聲呢?」 學歷代表過去,只有學習力才能代表將來。尊重經驗的人,才能少走彎路。一個好的團隊,也應該是學習型的團隊。 ********* 一般的說,本科生比大專生基礎要好,工作能力也強些。但碩士就不一定比本科生工作能力強,博士也不一定比碩士工作能力強。尤其是長期來看,很難看出規律。所以說學歷好,不一定能力好,能力好不一定績效好。 能力好,不肯出力,自然績效不好;還有一種情況是個性問題,我就碰到過一個工程師在接研發項目時會提種種條件,往往因此失去做項目機會;難得接到項目,研發時碰到問題又老是說別人的問題,搞得左右都不協作,績效當然不好。 世上有兩種成功的工程師,一種人是靠過人的聰明.。在熊貓集團東方廠時我的上司丁石藤(現在復旦大學工作),后來在ABIT時的YT-lee都是屬于高智商的人,他們讀書不吃力,成績優秀;工作績效也好,也不用靠加班熬夜。但這畢竟是屬于很難找到的極少數人,我這么多年和那么多工程師共事,真正聰明的人也就碰到2~3人。大部分人取得成功,確實要靠方法和勤奮。 9. 人脈關系 工作中建立起來的人脈關系因該說是自然形成的,互相間覺得比較投緣,就多了一些來往,各自工作中碰到技術問題,也可以交流一下。因為工作了20年,走過幾家公司,各種知識背景的人都認識一些。每一次的工作變更,我都會把工作交代的清清楚楚,好聚好散,也使我有比較多的人脈關系,這給后來的工作帶來很多方便。也有些人并沒共過事,僅一面之交,但也為今后留下了某種機緣。 我多年面試新員工有一個習慣,就是幫面試者倒一杯水。這源于自己的一種感覺,人家大老遠趕過來,心情又緊張,喝口水應該是需要的。還有就是第一天上班的新同事一般不會帶自己的杯子來,我也會讓助理給他倒一杯水。而且在從面試到新同事第一天上班,整個過程,我在公司HR規定的框架內,要求部門助理做到讓新同事感到“賓至如歸”。來公司談事的供貨商FAE或sales到午飯時,我都會對同事說,多定個盒飯,讓人家吃過飯再走。這幾件小事使我添了一些朋友,也為公司贏得了一些口碑。有的沒被錄取的人給我寫mail,說應聘多少公司,僅在你們這里受到了禮遇,以后有機會還是想來工作。 “以人為本”被很多公司列入企業文化,但怎樣變為員工的行動準則,落實在細小的環節,那真是件困難的事。面對弱者,懷抱怎樣的心態,是一種修煉。我一直有一個做人的原則就是:遇弱不強,遇強不弱。 當然問題的另一面就是要交接比自己強的人,這就象下棋一樣,要找高手,你才容易進步,而且能幫你的,往往是比你強的人。弱者和強者之間怎么能取得一種資源互補,要運用智能。這個技術問題在后面的“技術傳承”中再介紹。 社會變革和技術革新都會讓一些企業掉隊,經歷了潮起潮落,心中的憂患意識是很強的。所以我一直以來都非常關注行業的技術發展趨勢,也特別關注行業前幾名企業的狀況,也有意識的參加一些技術論壇,展會認
代理申報工程師項目
我們憑借相關人事局渠道,可以為廣大個人提供最專業、最便捷的工程師職稱代理申報。助理工程師申報一般15天左右出證。由于我們是批量代理申報,所以價格實惠,代理申報效率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