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置式煤塔方案僅需在焦爐機側增建側裝煤搗固站,仍利用原頂裝煤塔(即內置式煤塔)貯煤,通過運煤小車從頂裝煤塔斗嘴取煤運至搗固站,運煤小車的煤溜槽與側裝煤車煤箱對位后,開啟煤溜槽閘板(小車煤溜槽側壁安裝有下煤振動器裝置)向側裝煤車煤箱內給煤。運煤小車的煤槽容積可存兩爐(孔)煤的用煤量。目前國內焦爐設備地面除塵站主要采用地面站式的煙氣凈化技術。這種除塵技術和所采用的除塵設備能很好的捕集焦爐在出焦時產生的高溫煙氣,導焦車上的大型吸煙罩可較大面積覆蓋在熄焦車上部,使跌落在熄焦車上的炙熱焦炭冒出高熱煙氣,在地面站內排煙機的吸引下進入吸煙罩內,通過皮帶提升小車或翻板閥進入集塵干管,通過蓄熱式冷卻器,使煙氣溫度下降,并分離出粗大焦粉顆粒,落入下部灰斗.降溫后的煙氣進入脈沖式布袋除塵器進行凈化,煙氣從除塵器中部進風管進集灰斗,氣流回轉180度進入濾袋中部箱體,上升氣流流速比較均勻,對濾袋無強氣流沖擊,延長濾袋使用壽命。煙塵阻留在濾袋外表面,按計算機設定的程序,逐室對濾袋用壓縮空氣進行脈沖噴吹,將濾袋上附著的煙塵抖落并沉降至下部灰斗。為了最大限度地發揮煉焦爐的生產能力和最好的熱工效率。調溫分為三個階段:剛投產時,爐溫有較大波動,調溫工作的主要內容是監督全爐燃燒室的溫室保持均衡,調整某幾個溫度過高或過低的燃燒室。當結焦時間逐步縮短到16~18小時,就轉入正式的調溫階段。這時以焦餅(炭化室中的整個焦體)沿高向和長向均勻成焦和焦餅中心溫度達950~1050℃為依據,調節全爐加熱系統的溫度和壓力,焦爐設備制定合理的加熱制度并把它穩定下來。此階段的調溫工作約需半年時間。此后過渡到經常性的調溫階段,根據煤料、加熱煤氣和大氣條件等情況的變化,及時調整供熱,使各炭化室的焦餅在規定的結焦時間內沿長向和高向均勻煉成焦炭。煉焦爐的耗熱量是評定焦爐熱工管理的重要指標。一般用焦爐煤氣加熱時,每公斤干煤的耗熱量約為550千卡;用高爐煤氣加熱時約為630千卡。在封閉系統中,伴隨溫度上升,碳鋼腐蝕速率在水中不斷增加。在-4~150℃時,碳鋼工作溫度在隔熱層下發生腐蝕的風險最高。溫度高于150℃時,高溫使碳鋼表面干燥,工作腐蝕減少。如果設備運行不順暢,以及條件發生變化,腐蝕速率在隔熱層下都不斷變化,造成設備的長度與高度發生變化,應立即停用。設備在運行時,支架、吊耳等設備暴露在保溫環境下,使得保護措施不當,散熱會讓設備的外壁和氣相內壁受到雙重冷凝腐蝕,形成嚴重損壞。高溫條件下,奧氏體不銹鋼表面的水分蒸發,氯化物濃縮,應力腐蝕誘發,腐蝕速率增加,擴展時間縮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