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腸炎是一種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腸道炎癥性疾病,具有反復性和多發性的特點,患者一般病程較長,具有癌變威脅及發生出血、穿孔、梗阻和瘺管形成等嚴重并發癥的可能。近20余年來,結腸病、直腸病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以醫院為基礎的調查數據顯示,潰瘍性結腸炎的患病率為5-12/10萬,克羅恩病(又稱為節段性腸炎)的患病率為1-10/10萬,提示慢性結腸(直腸)炎已逐漸成為腸道主要疾病之一。
在使用西醫西藥治療結腸炎特色療法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很多患者會出現藥物不耐受、過敏反應和藥物副作用等諸多痛苦,且治療過程太長,嚴重影響患者正常生活,挫傷患者康復信心。這些現實,使我們更迫切的需要從更廣、更深層面重新認識和思考治療方式方法,慢性結腸(直腸)炎也正成為我國消化病研究的難點與熱點,提高慢性結腸(直腸)炎的治療水平是我們面臨的重要任務和課題。以劉釗為領導的結腸病研究課題小組,歷經近40年的潛心研究
結腸炎特色療法jchk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