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增加高端和中端爐排的干燥能力,滿足燃燒風量,增加了爐排風孔的直徑。高端由壚5擴大為批2,中端由聲5擴大為婦。 爐排改造以后,在運行中發生了一些問題。 由于爐排風室高、中、低端貫通,沒有形成自己獨立的風室,一次風增、減同時進行,通過各自的風孔與燃料發生作用。 總風量少了,一次風的干燥、氣化作用下降,燃燒速率降低,不完全燃料損失增加,也容易結焦;總風量大了,一次風使得火焰中心上移,火焰和煙氣的爐內速度加快(火焰的穿透、煙氣的流速是構成良好鍋爐燃燒最根本的因素),爐膛出口溫度升高,過熱器容易結焦,排煙溫度也高。 爐排孔眼擴大了,風量提高、風速降低。背離了一次風是利用風速穿透燃料,形成燃燒空隙、增加接觸面積、構建燃燒工況的原則。生物質燃料進入高端爐排吸收爐內熱量進行干燥、分解、氣化,此時需要的是高溫一次風以極快的速度穿透,在穿透的同時進行氣化,提升還原性氣氛,使燃料進入燃燒的臨界狀態。孔眼擴大后,風速下降,不能穿透層層積累的燃料;達到燃料燃燒臨界點的時間增加,為了保障鍋爐容積熱負荷,只能增加大于鍋爐燃燒蒸發量的燃料,即使用過多的燃料,使得爐排局部溫度過高,燃燒不能充滿爐膛,燃燒效率下降。中端爐排孔眼擴大,使一次風使用困難。一次風使用過多,使得火焰上移,3號級過熱器超溫,用小了,不能穿透厚料層,缺少了擾動,形成表面的動力燃燒,強烈燃燒工況無法建立。 爐排孔眼擴大的改造,從科學合理性和多年運行實踐里,都不成功,而是破壞了爐排燃料布置,難以構成合理的鍋爐燃燒工況。 爐排床層燃燒技術不同于煤粉爐的主要特點是燃料進入爐排在高端區域完成燃料的干燥、分解、氣化,由于燃料的大小不一、長短不同,水分和灰分含量不一樣,完成燃料狀態轉化所需要的時間不一樣,因此,達到臨界燃燒點的過渡也不同。 燃料在爐排高端區域快速氣化、著火,最需要的是溫度,但是,進入的一次風溫度小于190’C,生物質燃料的氣化點是470‘C,如果沒有中端爐排火焰的界面迎火效果,一般說,高端著火燃燒是不現實的,這個事實已經被無數生物質電廠所證明。 同時也佐證了,灰稈鍋爐燃料在播料風的吹動下,途經爐排火焰中心,輕質碎料立即燃燒、硬質燃料多被氣化,達到了燃燒臨界,燃燒速率好于黃稈鍋爐。 該項目爐排,希望恢復到設計層面,并且將爐排風室分隔為高、中、低三段,在進入風室的管道加裝電動擋板調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