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W32-12高壓真空斷路器帶獨立零序3CT保護
ZW32-12 
  型號:ZW32-12極數:3P額定頻率:50(Hz)額定絕緣電壓:12K(V)滅弧方式:真空斷路器機械壽命:1(萬次) 
一、概況 
1.1產品型號及名稱 
ZW32-12/630-20戶外高壓真空斷路器。 
1.2主要用途 
ZW32-12/630-20戶外高壓真空斷路器(以下簡稱斷路器)為額定電壓12KV,三相交流50Hz的戶外配電設備。主要用于開斷、關合電力系統中的負荷電流、過載電流及短路電流。適用于變電站及工礦企業配電系統中作保護和控制之用,及農村電網頻繁操作的場所。 
本安裝使用說明書規定了斷路器的主要技術參數、產品結構、以及操作、安裝、使用維護的原理和方法等內容。 
1.3型號意義 
1.4引用標準 
斷路器符合《GB/T11022高壓開關及其控制設備標準的共用技術條件》、《GB1984-89交流斷路器》《GB1985-89交流高壓隔離開關和接地開關》和DL404、IEC56等標準的有關要求。 
1.5使用環境條件 
1、海拔高度不超過2000米; 
2、周圍空氣溫度:-45℃~+65℃;日溫差:日變化25℃; 
3、風速不大于35m/s; 
1.6主要技術參數 
序號項目單位數值 
1額定電壓kV12 
2額定頻率Hz50 
3額定電流A400、630 
4額定短路開斷電流kA16、20 
5額定峰值耐受電流kA40、50 
6額定短時耐受電流(4S)kA16、20 
7額定短路關合電流(峰值)kA40、50 
8機械壽命次10000 
9額定電流開斷次數次10000 
10額定短路開斷電流開斷次數次30 
111min工頻耐壓(濕)(干)相間、對地/斷口kV34 
42/49 
12雷電沖擊耐受電壓(峰值)相對、對地/斷口kV75/85 
13二次回路1min工頻耐壓kV2 
1.7機械特性 
序號項目單位數值 
1觸頭開距mm9±1 
2觸頭超行程mm2±0.5 
3分閘速度m/s1.2±0.2 
4合閘速度m/s0.8±0.2 
5觸頭合閘彈跳時間ms≤2 
6相間中國距離mm340±2 
7三相分合閘不同期性ms≤2 
8各相導電回路電阻υΩ≤80 
9帶隔離開關各相導電回路電阻υΩ≤150 
10合閘時間ms30-60 
11分閘時間(分勵脫扣)ms20-40 
12儲能電動機額定功率W40 
2、結構特點 
2.1該斷路器由三相支住、機構箱組成,結構簡單明了,三相支柱及電流互感器采用戶外環氧樹固體或硅橡膠絕緣,具有耐高低溫、耐紫外線、耐老化等優點;采用小型化彈簧操動機構,分合閘能耗低、機構傳動輸出采用主軸滑動方式,無扭力損耗,分合傳動件少,可靠性高;電流互感器安裝于動端出線,二次采用插拔結構,維護更換方便。 
ZW32-12高壓真空斷路器帶獨立零序3CT保護
2.2裝有真空來弧室的高壓真空斷路器開斷性能穩定可靠,具有無燃燒、安全、免維護、體積小、重量輕(<100kg)和使用壽命長等特點。 
2.3斷路器采用全封閉結構,密封性能好,有防潮、防凝露性能,適應于高溫潮濕地區使用。 
2.4斷路器的合、分閘可手動或電動操作及遠方操作。可與控制器配套實現配電自動化,也可與重合控制器配合組成重合器。 
2.5操作機構新穎、簡單、動作可靠、體積小、機械壽命可達1萬次。 
2.6斷路器的安裝方式可采用單桿或雙桿座裝方式。 
3、安裝、使用及維護 
3.1開箱后應檢查柱上斷路器絕緣罩有無損壞,產品銘牌、合格證是否與實物相符。 
3.2柱上斷路器投入運行前,應仔細核對各操作元件的額定電壓、額定電流與實際情況是否相符。并用機構所具有的合分閘方式進行試操作,以檢查各項指標是否正確。 
3.3斷路器可以分單桿架設,也可雙桿架設. 
3.4本柱上斷路器因其特殊的設計結構確保用戶在使用中長期免維護。 
3.5用戶不得隨意更換使用與原型號規格不一致的電器元件。 
3.6操作人員應初步了解機構的性能及安裝調整、維護知識,對運行中問題應予以記錄,必要時可通知制造廠家。 
4、運輸、驗收及貯存 
4.1運輸 
運輸時必須整臺裝入封閉的包裝箱內加以固定。運輸過程中不得翻轉、傾斜,需采取防震措施。 
4.2驗收 
用戶收到柱上斷路器后應進行如下工作: 
1、檢查包裝是否損壞 
2、對照產品裝箱單檢查文件是否齊全、附件及備件是否齊全。 
3、檢查柱上斷路器銘牌的技術參數、產品合格證是否符合訂貨要求。 
4.3貯存 
本柱上斷路器應存放在干燥、通風、防潮、防震及防有害氣體侵襲的室內,長期存放應定期檢查環境是否符合要求。裝箱、開箱和保管應在干燥的室內,對產品及各部件要進行核對是否完整和相符。 
5、訂貨須知 
5.1訂貨時應說明產品的型號(例如斷路器的額定開斷容量、斷路器是否帶隔離開關、斷路器是否帶電流互感器及其數量、輔助電源方式等)、名稱、數及所需電流互感器的變比等。 
5.2用戶須提出安裝方式,選擇相應緊固附件。 
5.3用戶須根據使用要求選擇相應的功能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