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田港進口木方通關單證/沙田港進口木方通關資料
沙田港進口木方通關單證/沙田港進口木方通關資料
近年來,中國的木材進口呈現快速增長的勢頭,木材進口量不斷增加。福建莆田口岸是中國原木進口最大的水路口岸。近日,福建莆田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莆田口岸共檢疫進口原木11.89萬立方米,貨值1852.2萬美元,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58.5%和64%。
進口的大量增加引發了各界對中國木材供應的擔憂。不久前,全球林業產品行業供應商RISI(美國銳思公司)更是預計,到2015 年,中國的木材供應赤字(其原木和圓木進口量與木料、木板、木刨花和木漿等主要產品的進口量相當)將從2009年的1.07億立方米猛增到1.82億立方米。
據了解,短短兩年(從2008年至2010年)內,中國的木料進口量就增加了一倍多,再加上,從今年年初開始,全球木材資源緊缺的信號不斷發出,進口木材漲價早已不是新聞。業內人士指出,東南亞、非洲、北美洲以及俄羅斯等地一直是中國主要的木材進口來源地,但在資源減少、國家政策限制、匯率和運輸費用上漲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這些地區的木材價格與前兩年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語。中國木材及相關行業的原料荒已經迫在眉睫。
木材供應將持續趨緊
如今,世界性森林資源的逐漸減少早已是不爭的事實。自去年以來,國內以及世界各主要木材生產國頻頻出臺木材出口嚴控政策,在保護本國森林資源的同時,也導致其可出口的木材尤其是原木數量急劇減少。今年上半年,東南亞部分國家均實行了木材封關政策,加大了木材出口的控制力度,嚴格限制每個港口的木材出口量。這不僅使這些地區的木材出口量較往年大幅下降,而且也使得下游市場的貨源變得更為緊俏,特別是坤甸、梢木、金絲柚、卡絲拉等熱門品種,貨源更是奇缺。
近日,中國林產工業協會的通知指出,馬達加斯加地區的黃檀木、烏木等珍稀瀕危樹種正在迅速減少,已經引起了許多國家的注意。這些樹種是傳統風格紅木家具的主要原料,其數量減少將對高端古典家具市場產生較大影響。而縱觀國內木業,國家實施天然保護工程,對林區進行禁伐、限伐后,國內適合制作家具的木材供應量正在不斷減少。據悉,吉林、云南、廣西等木材生產大省均表示林業大幅減產。業內人士指出,今后,國內外的木材供應趨緊局勢將更加明顯。
中俄木材貿易面臨考驗
更讓各界擔心的是,中國和老伙伴俄羅斯之間的“默契”早已發生了微妙的變化。據業內人士介紹,作為世界上的木材消費和生產大國,中國和俄羅斯本應在木材合作方面潛力巨大。但是,在全球通脹預期強烈、資源型商品價格大幅上漲的趨勢下,中俄木材貿易正面臨新的考驗,成本的不斷上升正使中俄雙方的木材交易難度不斷加大。
“木材貿易的主體是資源型的大宗商品。在全球通脹預期強烈的背景下,大宗商品價格一直大幅上漲,不斷推高的進口成本擠壓了進口商盈利的空間,這使得交易的難度不斷增加,出口商的利益也隨之受到影響。”錦秀木業董事長蔡慧星告訴記者,現在,中俄木材貿易所面臨的主要問題,短時間內還將存在,在這種情況下,降低成本是下下策,應該在轉變貿易方式上多下功夫。蔡慧星表示,在進行原木交易的基礎上,多增加一些深加工方面的合作,像木制品、木雕及藝術品、民用家具、辦公家具、酒店家具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另外,商家還要注意減少對資源的過度依賴和消耗,推進低碳和環保木材的深加工以及利用木制產品剩余物制造可燃燒的環保燃料等項目。延長產業鏈條,提高產品的附加值才是資源型產品未來的發展趨勢。也只有這樣,才能實現未來中俄木材貿易的良性可持續發展,突破制約中俄木材貿易的“瓶頸”。
“最優候補”美國未必適合中國市場
近來,隨著中國從俄羅斯進口木材的數量不斷下降,美國一直借機大力宣傳本國木材,希望能夠在中國木材進口中占據更多的份額。據了解,2010年,美國對華木材出口較2009年增加了一倍以上。中國已經超過日本和加拿大,成為美國木材最大的海外市場。那么,美國是否能成為繼俄羅斯之后,中國木材進口的“最優候補”呢?對此,北京林業大學博士尹琦表示,美國只有一小部分闊葉樹鋸材價格相對低一些(這里要考慮到美元貶值和人民幣相對升值的因素),利于中國進口,而針葉樹原木、針葉樹鋸材和闊葉樹原木則不一定適合中國市場。
據尹琦介紹,中國每年從俄羅斯、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進口的木材產品量占比很大,但除這3個國家之外,美國、加蓬、德國、泰國等也都是中國主要的木材進口來源地。具體來看,中國的原木進口主要來自俄羅斯、加蓬、馬來西亞3個國家,其中,原木絕大部分來自俄羅斯;鋸材主要來自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美國;膠合板主要從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進口,韓國也能占到一小部分比重,但是,每年從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進口的膠合板還是占絕對地位,每年都超過七成;單板主要來自于馬來西亞,其次是柬埔寨;木片進口量的九成源自澳大利亞,其次是南非;木漿的進口來源國每年都比較固定,主要是加拿大、印度尼西亞、俄羅斯、智利、美國以及巴西;紙和紙板主要來自美國、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