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機油煉油廢塑料煉油潤滑油再生劑
潤滑油為原料。通過特定的物理—化學方法,加工精制成各種規格的高質量潤滑油及燃料油(柴油),達到充分利用有限的石油資源,緩和市場對潤滑油基礎油,及柴油需求量的增加和消除廢油所造成的環境污染的目的。
各類潤滑油在使用一段時間后,受各方面的影響,不可避免的導致氧化物的增加,灰塵或機械雜質的積累,大大降低了油品的使用質量。當起不到潤滑作用時,必須更換新的潤滑油時,這時,這種從各種機械中放出、卸下的潤滑油,人們通常稱之為“廢油”,或者稱之為“用過了的油”。與其它石油產品不同的是:潤滑油的換油率(即回收率)高達80%,從理論上說,世界上每年生產(銷售)6500萬噸新鮮潤滑油,即會存在5200萬噸的“用過了的潤滑油”,也就是“廢油”。同如此理,中國每年都會存在100萬噸以上的廢潤滑油。為了防止環境受到污染,許多國家都辦不了廢油處理法規,在德國很早就頒布了廢油法,1970年又頒布了補充規定。在我國周邊的泰國、韓國、日本都有相關法規和獎勵辦法,我國吃在會有類似相關度的法律法規的。
大量的廢油如不能及時妥善處理,勢必造成資源的極大浪費和污染環境的嚴重后果。而對廢油處理,一方面可以節約能源,如果有時因為不經濟或加工不合理或有時在技術上存在困難。目前一般有三種途徑:
1、 隨意拋棄或埋地或傾倒于江河湖海中。
2、 作為工業鍋爐用燃料或“土法煉油”的原料。
3、 再生成新的潤滑油和燃料油。
本工藝同國外加工能力相比,成本遠低于國外。
第一種途徑是一種污染環境,貽害自然,浪費有生資源,作孽子孫的愚昧行徑,目前在我國隨著有關環境保護法的建立和健全,此行徑雖嚴加禁止,但個別現象還存在。
第二種途徑:雖非不可行,但廢油性質不同于燃料油,混于燃料中作原料,對熱效率會起到負面影響,還容易堵塞油噴嘴,損壞設備。再者,石油為非再生的天然資源,“一燒了之”的方式也不是長遠之計。
“土煉油”是通過高溫熱裂解,將廢潤滑油硬性轉化為燃料油,往往設備簡陋,工藝粗俗,同時大量產生酸渣、堿渣及廢水。產品因對高溫下產生的輕質氣體分離不徹底所產生的燃料油性能不穩定,閃點偏低,其生產過程和產品售出后在使用上存在較大的不安全性,并且所煉出來的燃料油因不合規格指標,使用中產生積碳過高容易造成動力機件的堵塞、損壞。此途徑,實際上也是一種資源的不正常消耗,而且產生二次污染。
第三種途徑是最為科學的途徑。歐美及日韓等較發達國家,很早就建立并嚴厲實施了“廢油法”,廢油的回收,再生裝置向高等級全集中,大型化發展。相應來說,這些裝置設備復雜,工藝流程長,操作條件苛刻,投資額大,發展中國際可望不可及。
這套廢油再生工藝裝置有以下特點:
1、 原料在進貯罐前,脫除機械雜質及油泥、水、進罐后二次脫水份,即可進行加工。
2、 在加工前脫除硫、氮化合物。
3、 在加工過程中,不使用有毒性的化學助劑。所適用的再生劑占原料的3%--5%(重)
再生劑用后和殘渣油混合,可直接做燃料燒掉,燃料數量占原料的15%--20%(重),也可進一步加工成重柴油,最后得到石油焦炭,不會造成第二次污染。
4、 加工過程把蒸餾過程和再生過程結合起來,一次加以完成的再生過程,而再生油的質量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質量標準,也可按市場需求,生產各種不同規格的基礎油。調和后可得到各種不同規格的潤滑油產品。總收率在75%--85%(重)范圍內。
5、 總投資大大低于國外水平,按相同處理能力的單位投資額比較,為國外的三分之一到五分之一。如美國KTI工藝為386美元/噸,意大利SnamProgetti工藝為440美元/噸,美國BEBC工藝為575美元/噸。而本工藝為100美元/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