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養生健身喝粥,失眠者喝百合蓮子粥,可安神補心;腰膝酸軟者喝枸杞桑葚粥,可補腎壯骨;產婦喝小米紅糖粥,可養血健脾;水腫者喝紅豆荷葉粥,可清熱利濕;大便溏泄者喝大棗糯米粥,可健脾益氣;小便不利者喝薏苡仁玉米粥,可利水滲濕;便秘者喝山藥番薯粥,可益氣通便,如此等等。用鮮花做原料煮粥,清醇怡神,鮮美爽口,如百合花粳米粥可清心安神、止咳潤肺;桂花粳米粥可提神醒腦、散瘀;金銀花粳米粥可用于風熱感冒、咽喉紅腫;凌霄花薏苡仁粥可活血化瘀、養肝健脾。以花煮粥,米應先煮,粥好再下花,花煮適度即可。老年人脾胃功能較弱,消化能力下降,加之牙齒松動,咀嚼無力,唾液淀粉酶分泌減少,影響食物消化吸收。喝粥不但軟硬適度,容易消化吸收,而且多具有健脾養胃、生津潤燥的效果,對老人益壽延年有益。熬粥的方法隨各地習慣不同,差異頗大。
《隨園食單》稱“水米融洽,柔膩如一而后謂之粥”,說明水米要煮到融洽的程度。所謂融洽,應該是水米交融,米不但爛透,而且應均勻地懸于粥中,這要求水和米的比例合適,煮的時間合適,開鍋以后應以文火慢煮,中間不再加冷水,也不應加堿,以防維生素遭破壞。一些難以煮爛的谷物、豆類、花生等,應先用涼水浸泡軟了再下鍋,而薯類、山藥、芋頭、馬鈴薯等則先切塊,后下,煮爛后仍保留原來形狀者最為適宜。喜甜食者放糖最好粥煮好后放在碗里,隨吃隨放,不可把糖過早放在鍋里再煮,以免影響粥的黏稠。
中醫有“年過半百而陰氣自半”的說法,意思是說老年人不同程度地存在著腎精不足的問題,如果常喝粥油,可以起到補益腎精、益壽延年的效果;產婦、患有慢性胃腸炎的人經常會感到元氣不足,喝粥油能補益元氣、增長體力,促進身體早日康復。冬季將至,此為感冒等病癥多發時期,送大家一段話,希望各位看官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冬季萬物皆閉藏,養生滋陰又壯陽。順應天時人康泰,衣食住行均有講。胃部下腰需保暖,謹防腳下寒氣涼。冬令進補勿過量,適當吃些肉無妨。羊肉牛肉雞狗肉,鱔魚海參也可嘗。喝酒御寒不可取,反使體溫更下降。早睡早起避風寒,冷水洗臉增抵抗。外出增添衣和帽,下雪出行放摔傷。防治心腦血管病,多曬太陽心開朗。精心保養過寒冬,升溫不忙減衣裳。
過去幾年,“請你吃頓飯,不如請你去流汗”的健康化人脈訴求,如今已經悄然變為“請我吃簡餐,請我去鍛煉,不如請我吃粥膳”的時尚化餐飲社交。一項大型權威調查表明: 100% 的受訪者完全接受“養生粥膳”,居所有餐品之首; 有89.78% 的受訪者一年中至少光顧粥店兩次以上。“布衣侯養生粥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