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鈣企業風浪中過著“好日子”
超白專用改性輕質碳酸鈣
在很多石油和化工產品因原材料價格波動、出口受阻、下游需求萎縮導致市場供大于求、價格暴跌的情況下,記者調查發現,我國碳酸鈣產品的價格穩定,即使在國際油價大幅下跌時,國內碳酸鈣價格也沒有下跌,反而還有小幅上漲。與其他行業大批準備“過冬”的企業相比,碳酸鈣企業的日子仍然過得有滋有味。
“目前普通輕質碳酸鈣出廠價530元-850/噸,較去年7月份以前分別上漲了100-200元/噸不等,銷售十分順暢,簡直供不應求,特別在華東地區。”安徽宣城陽光鈣業有限公司于2008年投產的輕質碳酸鈣年產10萬噸的生產基地——銷售部的黃先生高興地對記者說。
在分析碳酸鈣企業能過上“好日子”的原因時,中國無機鹽工業協會專家沈錦吉認為主要有三個原因:一是該行業過剩的產能已被提前消化掉了。前兩年碳酸鈣企業遍地開花之時,產品曾嚴重供大于求。而且去年以來,煤電運價等的上漲以及行業節能環保壓力的增大,又使企業成本大增,在產品價格難以“水漲船高”后,大批小企業被迫倒閉,從而抑制了產品價格的下行。二是下游需求趨旺。雖然目前塑料加工、橡膠、涂料、造紙企業的原料價格大幅下跌,但能部分替代原料的碳酸鈣粉體的價格每噸只有幾百或上千元,價格優勢非常明顯。加之塑料加工、橡膠制品等企業的下游需求日漸萎縮,降低成本的愿望更加迫切,對碳酸鈣的需求不降反增。三是碳酸鈣生產企業的分布趨于合理。經過近兩年的行業“洗牌”,企業盲目擴能的現象得以遏制。目前存活的企業,要么具有規模、技術優勢,要么擁有資源或靠近消費地。加上企業大多實行訂單生產以控制風險,并嚴格控制銷售半徑,避免了惡性競爭和市場波動。
有關資料表明,2003年以來,隨著塑料原料價格的飆升和塑料改性技術及碳酸鈣表面活化處理技術的突破,我國塑料制品中,碳酸鈣粉體最高添加比例已由上世紀90年代的40%-50%提升至目前的60%~70%,推動碳酸鈣粉體在塑料加工領域的消費量以每年18%的速度增長。2007年,我國塑料加工行業消費的碳酸鈣粉體超過400萬噸。另外,近幾年,由于鈦白粉和天然膠、合成膠價格直線攀升.橡膠工業對碳酸鈣粉體的需求也以每年6%的速度增長。2007年,我國橡膠工業消費碳酸鈣粉體約67萬噸,預計到2011年,該領域對碳酸鈣的需求將超過200萬噸。
“由于碳酸鈣白度高、遮蓋力強,且價格僅為同種功能的鈦白粉的十幾分之一,因而成為紙漿涂布和填料首選的礦物粉體。2007年,造紙行業碳酸鈣粉體消費量已達358萬噸,成為碳酸鈣粉體的第二大消費領域。預計今后幾年,造紙行業對碳酸鈣粉體需求的增長仍將保持在年均13%以上。”中國制漿造紙研究院宋寶祥教授說。
“但這并不意味著碳酸鈣企業可以高枕無憂。目前全球性金融危機導致的需求萎縮以及越來越多的塑料加工企業的破產倒閉,對碳酸鈣粉體工業的不利影響將逐步顯現。隨著出口訂單的減少,企業產品將轉向國內銷售,極可能導致全國性供大于求和價格的下跌。”廣東廣平化工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國榮提醒說。業內人士表示,廣大碳酸鈣企業應進一步加強風險意識,不僅要繼續嚴格控制新增產能,而且要加快產品結構調整。
宣城陽光鈣業有限公司
銷售部:黃先生
電話:0563-3015256
手機:15385352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