鋁電解電容器的檢測規(guī)定有哪些?
1.因為鋁電解電容的容量較一般固定電容大得多,所以,測量時,應針對不同容量選用合適的量程。根據經驗,一般情況下,1~47μF間的電容,可用R×1k擋測量,大于47μF的電容可用R×100擋測量。
2.將萬用表紅表筆接負極,黑表筆接正極,在剛接觸的瞬間,萬用表指針即向右偏轉較大偏度(對于同一電阻擋,容量越大,擺幅越大),接著逐漸向左回轉,直到停在某一位置。此時的阻值便是鋁電解電容的正向漏電阻,此值略大于反向漏電阻。實際使用經驗表明,鋁電解電容的漏電阻一般應在幾百kΩ以上,否則,將不能正常工作。在測試中,若正向、反向均無充電的現象,即表針不動,則說明容量消失或內部斷路;如果所測阻值很小或為零,說明電容漏電大或已擊穿損壞,不能再使用。
3.對于正、負極標志不明的電解電容器,可利用上述測量漏電阻的方法加以判別。即先任意測一下漏電阻,記住其大小,然后交換表筆再測出一個阻值。兩次測量中阻值大的那一次便是正向接法,即黑表筆接的是正極,紅表筆接的是負極。
4.使用萬用表電阻擋,采用給鋁電解電容進行正、反向充電的方法,根據指針向右擺動幅度的大小,可估測出鋁電解電容的容量。
    鋁電解電容器先充電,再放電,而后再將兩引線短接,再將其放置一段時間后,兩端子間存在電壓上升的現象。由這種現象所引起的電壓稱之為再生電壓。下面介紹一下產生這種現象的過程。
    當電壓施加在介質之上時,在介質內部引起電子的轉移,從而在介質內部產生感應電場,其方向與電壓的方向相反,這種現象稱之為極化反應。
    在施加電壓引起介質極化后,如果兩端子進行放電一直到端子間的電壓為零,而后將其開路放置一段時間后,一種潛在的電勢將出現在兩端子上,這樣就引起了再生電壓。
    再生電壓在電容器開路放置10~20天時達到峰值,然后逐漸降低,再生電壓有隨組件變大而增大的趨勢。
    如果電容器在產生再生電壓后,兩端子短路,瞬間高電壓放電可能引起組裝線上的操作員工的恐懼感,并且,有可能導致一些低壓驅動組件(如CPU,存儲器等)被擊穿的危險,預防出現這種情況的措施是在使用前加100Ω~1KΩ的電阻進行放電,或者在產品包裝中用鋁箔覆蓋引起兩端子間短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