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碳化稻殼發現稻殼可燃物達70%以上,稻殼發熱量12560——15070kJ/kg,約為標準煤的一半。是一種既方便又廉價的能源,特別是在碾米廠,在獲得了能源的同時又處理了稻殼。由于稻殼作為能量資源是可更新的,也就顯得更有吸引力。而目前應用的石油、天燃氣、煤炭等燃料則是一類不可再生的能量資源。對這一本質的種種考慮,促使聯合國糧農組織在1971年初就認識到:稻殼在可預見的將來,最實際的用途就是作為燃料提供能量。
稻殼在碾米廠用作燃料提供熱能或動力已有100多年歷史,第一次有紀錄的稻殼作能源的運用是在1889年緬甸建造的稻殼燃燒爐。這一應用一直沒有取得商業地位,這主要是受到稻殼容積大,供應不穩定,運輸困難等不利因素的制約。
人和碳化稻殼發現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應用水平不斷提高,當今世界上稻殼最大的用途是用在能源上。利用稻殼燃燒,作為產生動力的主要形式有三種:即稻殼煤氣機、稻殼煤氣發電機組和稻殼蒸汽發電機組。
參考網站:http://www.jlrht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