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風量、風速檢測必須首先進行。各項凈化效果都是在設計的風量、風速下獲得。 B 、 檢測前檢查風機是否運轉正常,必須實地測量被測風口、風管的尺寸。 C 、 對于單向流(層流)潔凈室,采用室截面平均風速和潔凈積乘積的方法確定風量。 (取離高效過濾器 0.3m 垂直于氣流處的截面作為采樣截面,按照測試點間距不宜大于 0.6m 在截面上設置不少于 5 個測試點,所有讀數的算術平均值作為平均風速。)垂直單向流(層流)潔凈室的測定截面取據地面 0.8m ~ 1m 的水平截面;水平單向流(層流)潔凈室的測定截面取據送風面 0.5m ~ 1m 的垂直截面;截面上測試點數量應不少于 10 個,間距不應大于 2m ,均勻布置; D 、對于安有過濾器的風口,以風口截面平均風速和風口凈截面積的乘積確定風量。(在風口截面或引用輔助風管的截面上按不少于 6 個均勻布置的測試點得出平均風速。) E 、對于風口上風側有較長的支管段且已經或可以打孔時,可以用風管法確定風量。(在出風口前不小于 3 倍管徑或 3 倍大邊長度處打孔;) F 、對于矩形風管,將測定截面分成若干個相等的小截面,每個小截面盡可能接近正方形,邊長不大于 200mm ,測試點位于小截面中心,但整個截面上不宜少于 3 個測試點;對于圓形風管,應按等面積圓環法劃分測定截面和確定測試點數;在風管外壁上開孔,插入熱式風速計探頭或皮托管。(通過測動壓,換算為風量。) 2 、風速和風量的評定標準 ( 1 )、對于亂流潔凈室: A 、系統得實測風量應大于各自的設計風量,但不應超過 20% ; B 、總實測新風量和設計新風量之差,不應超過設計新風量的 ±10% ; C 、室內各風口的風量與各自設計風量之差均不應超過設計風量的 ±15% ; ( 2 )、對于單向流(層流)潔凈室: A 、 實測室內平均風速應大于設計風速,但不應超過 20% ; B 、 總實測新風量和設計新風量之差,不應超過設計新風量的 ±10% ; ( 3 )、新鮮空氣量: 潔凈室(區)內應保持一定的新鮮空氣量,其數值應取下列風量中的高值 A 、非單向流潔凈室(區)總送風量的 10% ~ 30% ,單向流潔凈室(區)總送風量的 2% ~ 4% ; B 、補償室內排風和保持室內正壓值所需的新鮮空氣量; C 、保證室內每人每小時的新鮮空氣量不小于 40m3 ; 3 、相關標準數據 凈化空調系統,根據室內容許噪聲級要求,風管內的風速: 總風管: 6 ~ 10m /s ;無送、回風口的支風管: 4 ~ 6m /s ;有送、回風口的支風管: 2 ~ 5m /s ※ 為保證空氣潔凈度等級的送風量,制藥潔凈室按下表相關數據進行計算: 潔凈度等級( ISO14644-1 ) 氣流類型 平均風速( m/s ) 換氣次數( h-1 ) 應用實例 1 ~ 4 單向流 0.3 ~ 0.5 — 無菌加工 5 單向流 0.2 ~ 0.5 — 直接支持無菌加工的其它加工區 6 非單向流 — 50 ~ 60 無菌加工的支持區;包括受控的制備區 7 非單向流 — 15 ~ 25 8~9 非單向流 — 10 ~ 15 微電子潔凈室實例: 潔凈度等級( ISO14644-1 ) 氣流流型 平均風速( m/s ) 單位面積送風量( m3/ ㎡ ?h ) 應用實例 2 U 0.3 ~ 0.5 — 光刻、半導體工藝區; 3 U 0.3 ~ 0.5 — 工作區、半導體工藝區; 4 U 0.3 ~ 0.5 — 工作區、多層掩膜工藝、密盤制造、半導體服務區、動力區; 5 U 0.2 ~ 0.5 — 6 M 0.1 ~ 0.3 — 動力區、多層工藝、半導體服務區; N 或 M — 70 ~ 160 7 N 或 M — 30 ~ 70 服務區、表面處理; 8 N 或 M — 10 ~ 20 服務區 U :單向流 N :非單向流 M : 混合流(單向流和單向流的組合流型) 醫院中,采用空調的手術室、產房工作區和灼傷病房的氣流速度宜 ≤ 0.2m /s ;核醫學科的通風柜應 采用機械排風,排風口的風速應保持 1m /s 左右; 生物實驗室用生物安全柜與排風系統得連接方式: 生物安全柜級別 工作口平均進風速度( m/s ) 循環風比例( % ) 排風比例( % ) 連接方式 Ⅰ級 0.38 0 100 密閉連接 Ⅱ級 A1 0.38 ~ 0.50 70 30 可排到房間或設置局部排風罩 A2 0.50 70 30 可設置局部排風罩或密閉連接 B1 0.50 30 70 密閉連接 B2 0.50 0 100 密閉連接 Ⅲ級 — 0 100 密閉連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