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現有聽力殘疾人2780萬,助聽器是為聽力殘疾人士提供聽力補償與康復的重要手段。20日,長春市中心醫院耳鼻喉科醫生王冬指出,驗配助聽器是一個科學而精密的過程。
由于每個人的聽力狀況都是不同的,對助聽器的聽力補償要求也不盡相同。如果不經過專業的檢查測試,選擇了一個不適合的助聽器,可能會損壞聽力損失者的殘存聽力,進一步加重聽力損失程度,甚至可能損傷聽神經。
老年人佩戴助聽器都有一個適應期,約三到五個月。適應期內,助聽器的音量應盡量開小,剛開始時,佩戴時間也不宜過長,每次幾分鐘即可,以后逐漸加長。
佩戴助聽器后應在安靜的環境中聽廣播、看電視或和別人交流,盡量少去嘈雜的環境,由于背景環境有噪音,助聽器的分辨率會下降,導致聽不清。
有些助聽器使用者初戴機時覺得他們自己在說話時會有回音的感覺。這稱為“堵耳效應”。正常的情況下,當你說話耳朵沒有塞住時,可以聽見自己的聲音是透過空氣的傳導及頭骨的震動。然而,當你的耳朵堵住時,通過空氣傳導的聲音降低,通過頭骨震動傳導的聲音提升。試試這種經驗:當你發音時將你的耳朵堵住、放開、堵住、放開。注意當堵住時聲音的頻率及音量有無改變?大多數的使用者都可以適應而且不是問題。然而對一些人來說以下的步驟可以幫助他們適應:
1.讓耳朵盡可能保持暢通。
2.降低低頻的放大倍數。
3.使用較深入耳道的耳模(以降低震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