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兒童成長的每個階段,都需要有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聽力,以獲得正常的發育。由于兒童倚賴聽覺刺激來學習語言,兒童聽力一旦受損,不能正常地接收聲音及對聲音作出反應,便容易造成語言障礙或語言發育延誤。
應盡早發現耳聾,在2歲前確定兒童的聽損水平,最好在半歲前堅持使用助聽器放大設備,立即開始長期的聲音刺激,進行不懈地聽覺訓練和語言訓練,促使大腦聽覺中樞和語言中樞得到充分發育。一般說,經過幾年乃至十幾年的訓練,對聽力損失60~70dB的聾童可以完全通過聽覺通路,發展口語交往能力;而對聽力損失達90dB的則需要結合視覺和觸覺通路建立講話能力。他們之中許多人能讀普通中學、大學課程,有的能以優異成績獲得學位。各式助聽器或聽覺語言訓練器使用及時、得當,幾乎可以使半數或2/3的聾童擺脫聾啞狀態,這在許多科技發達國家已成為現實。要減低弱聽所帶來的不良影響,需要多方面的不良影響,需要多方面的忠誠合作,以下是康復計劃中的幾個重要因素:
1、配戴助聽器
能將弱聽兒童不能聽見的聲音擴大,使他們對聲音的敏感度要盡量恢復至接近正常,幫助他們恢復聽覺功能和學習語言。
2、輔助性助聽裝置
如超短波擴音系統(FM System)、直接受話器 (Direct Talker)
等,能直接從講話者接收及擴大訊息,減低噪音,特別適用于單對單教學和在教室里教學。
3、唇讀、言語治療
教導兒童利用音素發音時,注意唇部不同的動作,來辯別語音;并教導他們正確的發音及增強語言能力。
4、聽覺訓練
教導嚴重弱聽的兒童常常難以學習口語,和單靠口語來與人有效地溝通,因此父母、家人及弱聽兒童均應學習手語,協助及增加溝通能力。
如果您發現孩子經常有下列表現,就可能有輕度或輕度以上的聽力障礙,應盡快到醫院或專業的驗配中心檢查。
· 1-3個月 對于突然而來的巨響毫無反應
· 3-6個月 頭不會尋找/轉向聲源
· 6-9個月 頭從不轉向講話中被提及的人或物體
· 9-12個月 不會聽從大人的指令做動作,如:把球拿過來
· 12-15個月 還不能說出單字詞,如:爸、媽、燈、車
· 15-18個月 對大人在隔壁房間的呼喚沒反應
· 18-24個月 不能運用兩個字的短句,如:吃飯、喝水
· 24-30個月 能說出的字少于100個
· 30-36個月 不能運用4至5個字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