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墅國畫|園林路瑞豐路國畫|名藝畫苑國畫由名藝畫苑提供。我們是武漢名藝畫苑文化藝術有限公司(www.whmyhy.com)位于:湖北 武漢 專業從事:試衣鏡,十字繡裱框,字畫裝裱,裝飾線條,書法培訓,油畫裝飾畫
在13世紀開始,比宋朝畫顏色更為豐富的明朝畫出現。而包含了眾多繪畫大師精髓、成為此后中國繪畫入門教科書的《芥子園畫傳》在1679年首先出現[7]。在畫派方面,則一方面有仍然保留元朝文人畫特色,以沈周為首的吳門畫派[8],另一方面則有力求把宋朝畫重生及轉化,以戴進為首的浙派。到了清朝早期,奉行個人主義的畫家開始出現,他們一反以往遵行繪畫的傳統,而追求更為自由的畫法。而到了17及18世紀,揚州及上海等大型商業城市因為商人出資資助畫家們不斷創新而令那些地點成為了藝術中心。到了18世紀后期及19世紀,中國畫家接觸到更多的西方繪畫,一些畫家完全舍棄中國畫而追求西方畫,另一些則力求融合兩者,當中最為著名的為由農民家庭出身的齊白石。
中國畫在觀察認識、形象塑造和表現手法上,體現了中華民族傳統的哲學觀念和審美觀,在對客觀事物的觀察認識中,采取以大觀小、小中見大的方法,并在活動中去觀察和認識客觀事物,甚至可以直接參與到事物中去,而不是做局外觀,或局限在某個固定點上。它滲透著人們的社會意識,從而使繪畫具有“千載寂寥,披圖可鑒”的認識作用,又起到“惡以誡世,善以示后”的教育作用。即使山水、花鳥等純自然的客觀物象,在觀察、認識和表現中,也自覺地與人的社會意識和審美情趣相聯系,借景抒情,托物言志,體現了中國人“天人合一”的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