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條像褲帶
關中獨特的地理構造和自然環境使得關中地區成為一個以面食為主的地區,在以米菜為主的地方的人們總是想不通,那關中人天天吃面條沒個花樣換,怎么就吃不煩呢? 其實,在關中,聰明靈巧的關中婆娘們已經把面食發展到一個很高的境界了。單是一個簡單的面條,關中人做出的花樣達幾十種,棍棍面、片片面、涼面、臊子面、酸湯面、漿水面等等。
其像那褲帶,說的是那面做的寬度和長度,在關中地區的面館,一碗面只有一根面條,但若要讓個弱女子能把這根面條吃完,那也是難事。 其中屬棍棍面最長,臊子面最少,一碗飯只夠吃一口,因此有得名:一口香。關中的男人娶媳婦,大多都是要看這女人的搟面手藝了。
這做面條的功夫在那揉面的一關,沒有揉到的面,見了開水馬上就成了塊狀,再經水一煮,出來就是稀糊糊了。 所以,這個面條的長短也是能看出這個媳婦的手藝和心計的,也是關中地區面條長的一個原因。 每到中午吃飯時間,一個村子里家家的男人都端了個大碗出來,聚在一起,用筷子挑了,香香的吸,然后大家一起評說誰家的媳婦手藝好,被夸的男人總是謙虛的說:“這算個啥嘛!”其實心里像蜜樣甜,而落了下風的男人回家少不了罵那懶婆娘幾句。關中面條以武功、楊凌、乾縣、扶風、岐山為最好,由于當地食醋釀造獨特,先后有了武功縣的長寧醋和岐山醋比較有名,因此面里放醋必不可少,所謂“酸面咸攪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