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紙藝術是中華民族傳統的民間工藝,它源遠流長,經久不衰,是中國民間藝術中的瑰寶,已成為世界藝術寶庫中的一種珍藏。那些質樸、生動有趣的藝術造型,有著獨特的藝術魅力。其特點主要表現在空間觀念的二維性,刀味紙感,線條與裝飾,寫意與寓意等[1]許多方面剪紙是一種鏤空藝術,其在視覺上給人以透空的感覺和藝術享受。其載體可以是紙張、金銀箔、樹皮、樹葉、布、皮、革等片狀材料 。剪紙在中國農村是歷史悠久、流傳很廣的一種民間藝術形式。剪紙,就是用剪刀將紙剪成各種各樣的圖案,如窗花、門箋、墻花、頂棚花、燈花等。這種民俗藝術的產生和流傳與中國農村的節日風俗有著密切關系,逢年過節亦或新婚喜慶,人們把美麗鮮艷的剪紙貼在雪白的窗紙或明亮的玻璃窗上、墻上、門上、燈籠上等,節日的氣氛便被渲染得非常濃郁喜慶。 在中國品種繁多的剪縱橫中,河北剪紙獨樹一幟,它是以陰刻為主,陽刻為輔的點色剪紙,其工藝過程可以分為以下六道工序。 一、畫:設計人員根據自己的思路或客戶的要求把圖案畫下來,通稱為畫樣子。 二、訂:將畫好的樣子訂在宣紙上(一般一次五十張宣紙為宜)并用剪子按著樣子的大小分成小塊。 三、浸:把訂好的貨放進水里等浸透后拿出,再將其所含的水份擠凈,放在陽光下曬干即可。 四、刻:將浸好的貨放在蠟板上,根據圖案的要求進行刻制。 五、染:給刻好的產品著色。原料是品色、灑粉;工具是毛筆、凈報紙。 六:包:把通過上述五道工序生產出來的產品,用紙式塑料包裝或書本、鏡框、金鉑等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