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介紹主要應用于中小型電機轉子、鼓風機、水泵葉輪、烘缸、滾筒等旋轉體工件的平衡校驗。性能參數(shù) 本機采用萬向節(jié)傳動,配合變頻調速電機驅動,保證了工件的平衡質量及精度。 具有調速范圍寬,驅動功率大,工作效率高的特點。使用及維護平衡機的故障原因及排除(一)引起平衡機不能正常工作或達不到平衡精度的因素很多,這些因素中有的是被平衡工件的原因,也有的是機器本身或電測系統(tǒng)的原因。因此只要某一個環(huán)節(jié)不正常就必然會影響工件的平衡,如能針對性地分析這些現(xiàn)象,才能有助于我們正確區(qū)分并判定出現(xiàn)的各種情況的原因,進而采取有效措施來減少或消除這些不利因素對工件平衡的影響。 1.工件的影響 校正工件不平衡要求超過了平衡機本身最小可達剩余不平衡量的能力,也就是平衡機的平衡精度不能滿足工件平衡的要求。 工件本身支承處軸頸的圓度不好,表面粗糙度太低。 工件本身的剛度不佳,在高速旋轉時產生變形造成質量偏移,或工件本身有未固定的零件在旋轉狀態(tài)下移動或松動。 經過平衡的轉子在實際使用中會出現(xiàn)明顯的振動,這并非轉子自身不平衡所引起的,而是由于轉子支承軸頸成橢圓或轉子結構上存在著剛度的差異引起而產生的高次諧波,電磁激勵引起的振動,帶葉片轉子在旋轉過程中產生氣渦流的影響,系統(tǒng)的諧振等而引起的。由于電網相連的其他設備頻繁啟動造成電源波動和噪聲的影響或由于支承架滾輪與轉子軸頸兩者直徑相近而產生的拍頻干擾。滾輪直徑與 工件軸頸尺寸間的差異應大于20%。 由于校驗無軸頸的轉子而使用的工藝芯軸本身的不平衡或芯軸安裝與支承處的同軸度誤差,以及芯軸與轉子配合的間隙誤差而造成平衡 后的轉子在重復裝校時或使用時又產生較大的不平衡。 工件轉子的實際工作狀態(tài)和平衡校驗時的狀態(tài)不一致。 校正工件轉子的不平衡量時,其加重或去重的質心位置與平衡機測量顯示的校正位置偏離。 2.平衡機的影響 1.左右支承處有高低,使轉子左右竄動或軸頸平面與支承處相擦。 2.支承塊嚴重磨損或滾輪跳動增大。 3.支承處有污物,未加潤滑油。 4.安裝平衡機的地基不符要求,底部結合面未墊實,地腳螺栓未緊固,或放在樓面上,引起共振。 5.傳感器的輸出訊號不正常。 6.支承架上能移動的零部件處的緊固螺釘未固緊。 7.傳動帶不符要求,有明顯的接縫。 8.平衡機光電頭未對正反光紙,光電頭鏡面模糊,光電頭位置偏斜引起角度偏移其他說明平衡機的歷史 平衡機發(fā)展迄今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1866年,德國西門子公司發(fā)明了發(fā)電機。4年后,加拿大人Henry Martinson申請了平衡技術的專利 ,拉開了平衡校正產業(yè)的序幕。1907年,F(xiàn)ranz Lawaczek博士把改良的平衡技術提供給了德國的Carl Schenck先生,后者在1915年制作了第一臺雙面平衡機。直到上世紀末40年代,所有的平衡工序都是在采用純機械的平衡設備上進行的。轉子的平衡轉速通常取振動系統(tǒng)的共振轉速,以使振幅最大。在這種方式下測量轉子平衡,測量誤差較大,也不安全。 隨著電子技術的發(fā)展和剛性轉子平衡理論的普及,五十年代后大部分平衡設備都采用了電子測量技術。平面分離電路技術的平衡機有效的消除了平衡工件左右面的相互影響。直到七十年代,硬支承平衡機的出現(xiàn)可以認為是平衡機發(fā)展史上的一次飛躍。它采用靜態(tài)下的平衡尺寸設定,消除了傳統(tǒng)軟支承平衡機需頻繁的動態(tài)調整的不便,形成了永久定標的平衡機。八十年代,壓電傳感器技術又給平衡機的發(fā)展帶來一次革命。采用這種技術的平衡機在不需要非常高速的平衡領域基本取代了軟支承平衡機 。交易說明上海劍平動平衡機制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