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鋼軌適用于運量大、速度高及行駛重載車輛的鐵路;輕型鋼軌則用于運量較小的鐵路及站線上。在大運量鐵路上鋪設重型鋼軌,可以減少養護維修費用,并可降低行車阻力,節約燃料。根據使用需要,鋼軌應有一定的標準長度。中國、蘇聯等國家規定為25米及12.5米;美國規定為78英尺及39英尺(相當于23.774米及11.887米)。
材質
鋼軌的強度、耐磨性以及抵抗沖擊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鋼軌的材質,也就是取決于鋼材的化學成分、金相組織、生產工藝和熱處理質量。鋼軌的化學成分,除含鐵外,還含有碳、錳、硅、硫和磷等。含碳量高,可增加鋼軌的強度,但含碳過高,將使其塑性及沖擊韌性降低。適當提高錳和硅的含量,能增加鋼軌的強度、硬度和韌性。硫和磷是有害雜質,不容許超過規定的限度。此外,在鋼軌中加入適量的鉻、鎳、鉬、釩、鈦或銅等元素制成合金鋼軌,可提高鋼軌的質量。中國自70年代起已生產含稀土、低錳、中硅及含鈦、含銅等低合金鋼軌。為提高軌端部分的抗磨性能,防止壓陷,保證鋼軌全長磨耗均勻,通常在鋼軌的兩端進行軌面淬火,以提高其硬度;全長淬火,鋼軌使用效果更好。
鋼軌作為一根支承在連續彈性基礎上的無限長梁,主要承受來自機車車輛的集中垂直荷載,在其斷面上產生一定的彎矩。鋼軌由于斷面抗彎強度不足而損壞的事例較少。鋼軌更換的主要原因是磨耗和疲勞傷損。鋼軌的磨耗在直線及曲線上有不同形式和程度上的表現。直線上主要為接頭部分的鞍形磨耗。曲線上主要為外股鋼軌的側面磨耗、內股鋼軌的頭部壓潰和波形磨耗,而在小半徑曲線上更顯得特別嚴重。鋼軌疲勞傷損的主要表現是核傷。它起源于軌頭內部存在的細小裂紋。隨著機車車輛通過時軌頭內部出現極為復雜的應力組合,使這一細小裂紋先是成核,然后再向軌頭四周發展,最后則在無預兆下猝然折斷,引起后果十分嚴重的行車事故。
減少曲線鋼軌磨耗的主要措施在于改進機車車輛轉向架的設計,借以改善輪軌間的相互作用條件,減少彼此間的摩擦。作為治標措施,可采用曲線鋼軌側面涂油或在小半徑曲線上鋪設耐磨性能高的特種合金鋼軌。防止核傷的最有效方法是對鋼料進行控制性冷卻,避免鋼軌內部因氫氣逸出而產生的細小裂紋,從而根本消滅了產生核傷的疲勞源。但是,盡管采取各種預防措施,鋼軌核傷仍無法絕對避免。為確保行車安全,必須進行定期的鋼軌探傷,以便及時消除隱患,避免發生重大行車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