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娩時產婦會經歷失血過多、長時間用力、劇烈疼痛和創傷,都會導致產婦氣、血、津液的耗損,即使平時體質再好,也會在生完孩子以后感到從未有過的虛弱,從而導致一系列的不適癥狀,如1體虛 2、血淤3、體虛而易感4眩暈、5便秘和痔瘡6小便不利7、四肢疼痛
同時,分娩時胞宮(即子宮)的脈絡被損傷,導致脈絡淤阻不通、舊血停留、經氣郁滯,從而可能會出現腹痛、小腹硬滿、惡露不盡等淤血停滯的癥狀。
1、產后經絡調理
產后多虛多瘀,氣血運行不暢,可引起或加劇脂肪代謝失衡,過多的脂肪就會堆積在腹部、腿部等影響身材曲線的地方;另一方面又會引起面色晦暗,沒有光澤,加重面部色斑。通過疏通經絡,調節脂質代謝過程,從而促進脂肪分解和能量代謝;又可益氣養陰、行氣活血,使面色紅潤,色斑減輕。
方法:使用推拿手法,打通背部和四肢經絡。
2、產后體虛 易感
分娩是一個持續時間較長的體力持續消耗的過程。宋代《婦人大全良方》指出:元氣易受損,以致發生虛胖浮腫,神疲氣短,面色蒼白,畏寒腹痛,頭暈目眩等癥,且產后體虛易感受風寒,而導致產后身痛、關節痛等癥。
方法: 利用推拿或是刮痧等方法,加以溫補療法,改善產后亞健康體質。
3、產后腹痛
產婦分娩后由于子宮收縮而引起的腹痛稱為產后腹痛。在哺乳時特別顯著,同時子宮變硬,惡露增加。
方法:在合谷、三陰交、間使等穴位,進行手法,以達到補氣活血,行氣通絡的作用。
4、產后小便不利
其主要病機是膀胱氣化失司所致。《素問 靈蘭密典論》云:“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已。”產后小便不通,可以從其病因氣虛、腎虛、血淤三方面考慮。
方法:分癥論治,通過補氣溫陽、滋腎養陰、活血化瘀的手法和療法改善產后小便不通的情況。
5、產后便秘
產后大便通與不通,與津液盛衰或腎氣強弱有關。由于產褥期胃腸功能減弱,腸蠕動慢,腸內容物在腸內停留時間長,使水分吸收造成大便干結。經過妊娠腹部過度膨脹,使腹部肌肉和盆底組織松弛,排便力量減弱。產后人體虛弱排便力量減弱。所以產后經常有便秘現象。通過相應的手法,改善便秘,有利于及早的恢復體形。
方法: 健脾補腎、益氣通便
6、產后四肢畏冷
“ 產后一盆冰”“產后百節空虛”。意思是說,由于產后氣血虛弱,營血不足,肌肉、骨胳、關節得不到氣血充分的溫煦滋養;產后陽氣受傷,機體得不到足夠的陽氣溫煦,而感到畏寒、肢冷、怕風等癥狀。另一方面,由于陽氣虛弱,臟腑、器官功能相應減弱,抵抗力低下,容易產生上肢肘關節以下或下肢膝關節以下,常感寒冷或是冰涼。常見于在秋末和冬季,及時改善四肢畏冷的情況,有利
方法: 改善四肢微循環,用溫補療法。
7、產后腰酸痛
因產傷損腎氣,耗損精血,腎精血虧虛,失于濡養,故易腰酸通。分為淤血留滯型腰痛、腎虛血虧型腰痛、寒濕痹阻型腰痛
方法: 結合實際,調和足太陽經氣治其標,補腎養,養精血治其本。 化瘀,祛濕,補氣血.
原來,生產后的婦女由于筋骨表里大開,又因出血較多和體力消耗,體內正氣不足,元氣尚未恢復,身體抵抗力下降,這時風寒暑濕等外邪便會乘機侵入人體,在月子里的恢復期筋骨逐步閉合,使風寒包入體內,難以排出,形成了產后風的諸類病癥,如不及時治療,會給婦女的一生帶來很大的影響,以后再治療會更加困難,所以說:“做好一個月子,健康一輩子。”
“發汗法”是祖國醫學應用最早最廣泛的一種治療方法。中醫學認為“發汗法”不僅痛經活絡、活動全身器官,提高精神和恢復體力,而且具有可以調節神經的功能,擴張周圍小血管,改善微循環系統,銷售熱線:18796257857
咨詢QQ: 1275178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