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阿里巴巴創辦出“雙十一”以來,服裝服飾一直都是“雙十一”的絕對主力。每年這個時候,都是相關廠家、商家大舉清庫存、推新品的高峰期。不過,就在這網上購物狂歡一年勝過一年之計,服裝品牌的線下門店卻是一年不如一年。
在消費疲軟的大環境下,即使是大牌服裝商佐丹奴也難以避免關店的命運。近日,公司發布三季報稱,第三季度單季,公司凈關閉74間零售店,其中,中國內地占63間。與此同時,佐丹奴還表示,從去年第三季度開始計算至今年第三季度,在過去的12個月中,公司在中國內地關閉的門店數為165間。
類似品牌在內地“縮鋪”并非新鮮,同類服裝品牌如美特斯邦威等,兩年前就已經開始“縮鋪”,“國內市場幾近飽和,難以容下太多店鋪”。
男裝企業也掀起了大規模關店潮。今年上半年,九牧王關店73家、卡奴迪路關店53家、希努爾關店46家。七匹狼關店最多,去年總計關閉505家店,今年上半年又關閉了347家。
女裝企業的日子也不好過。今年上半年,艾格在中國市場已相繼關店88家,且業績呈下滑趨勢。旗下擁有Esprit等品牌的思捷環球去年一年在華關店38家。
休閑品牌也難逃關店的命運。美特斯邦威2013年在全國擁有的直營和加盟店比2012年減少了200多家。無獨有偶,截至去年底真維斯在中國內地的店鋪縮減253家。休閑品牌班尼路母公司德永佳發布的財報顯示,截至2014年3月底,其內地市場關店數高達388家。
在電商和國際快時尚品牌的雙面夾擊下,大眾休閑品牌原有的價格優勢正在消失,曾經備受80后追捧的休閑服裝品牌逐漸被邊緣化。有業內人士指出,休閑品牌被國際快時尚品牌打壓是因為無法趕上國際品牌的新品更新速度。如果不做出改變,這些品牌將很難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