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下旬本是實體商場的營銷淡季,但巴黎春天百貨用“叫板”網購價格的方式,打破了原本平靜的市場。自5月22日晚上啟動“99減60”活動以來,上海幾家巴黎春天幾乎都是人滿為患,部分參加活動的專柜單日營業額翻了30倍。 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實體商場與電子商務之間的競爭日趨白熱化。電子商務憑借其價格優勢和便捷物流,吸引了眾多消費者。但巴黎春天此次“叫板”行為引發的消費熱潮,無疑證明了一點:如果實體商場給出的營銷方式有新意,依舊能占據市場的主導地位。當然,這里面也有不少問題,比如這樣的“叫板”能否持久?“99減60”劃算嗎?巴黎春天推出的“99減60”的優惠等于打4折,對號稱“春夏新品全場參加”的品牌來說,如此大幅讓利確實不太多見。事實上,在以往實體商場舉行的促銷活動中,出現過品牌供應商“換貨”的情況,就是用過季產品替代當季新品,通過促銷的方式清理庫存。所以很多消費者在聽到促銷信息最初,曾懷疑過折扣的真實性。但記者現場調查發現,這次巴黎春天的活動并沒有與“換貨”沾邊。“99減60”活動主要集中在星期六鞋業旗下品牌,在每日營業首個小時,這些品牌還推出“99減70”的特別優惠。從款式看,貨架上的商品都是當季新品。登錄企業的網上商城旗艦店比價,也能看到網購的款式少于實體店鋪,價格也比門店高不少;而一些提供代購服務的個人賣家給出的代購折扣在4.5折至5折,也不如“99減70”、“99減60”來得優惠。正因為此,消費者購買積極性很高,大部分一買就是兩三雙。趕著“99減70”時段,一名金小姐一口氣買了兩雙鞋,原價1580元,實際花費530元。從這點看,巴黎春天的此次營銷確實做到了比網購價便宜,打破了“網購價比實體店鋪價格便宜”的傳統印象。其實,“網購價比實體店鋪價格便宜”的表述本身就不準確。之所以消費者會覺得網購商品價格比實體店鋪便宜,主要有三個原因:一是網上商品的來源更加廣泛,消費者的選擇權更大。比如同樣一雙鞋子,可能在上海的實體商場原價銷售,但在北京可以參加商場的打折活動。上海的消費者通過網絡代購,就能用比實體店鋪便宜的價格購買到產品。對于那些國內外定價差距更大的商品來說,網絡的代購功能顯然更省錢。第二個原因是線上線下的產品款式差異。記者瀏覽多個品牌服飾的官方網站發現,當季新款的價格基本與實體商場一致,甚至官網推出的優惠力度還不如實體商場。但這些官網往往辟有特價板塊,里面的商品可能低至1折,這里的價格顯然比實體店鋪有優勢。業內人士指出,一般而言,實體店鋪中的商品價格和網購價格是持平的,即便是品牌供應商開設了網絡專賣店,也要考慮線下線上渠道的互補,而不是競爭:“否則網上賣得便宜,網下的商品怎么銷售?”第三個原因是產品本身的差異。電子商務的一大優勢是讓那些名不見經傳的小品牌、小企業擁有接觸大市場的機會,其中不乏很多價廉物美的商品。這些品牌或企業沒有機會進入實體商場銷售,但精明的網友能淘到便宜的商品。而通過口口相傳,“網購產品價廉物美”的說法就傳開了。但嚴格來說,這些產品與實體店鋪中的品牌商品在定價上不具備可比性。實體商場從何讓利?從產品比較和價格比較可以發現,盡管電子商務來勢洶洶,但實體店鋪的價格優勢也可以通過特有的營銷活動予以體現,從而把消費者從線上拉回到線下。不過,實體店鋪低折扣背后的盈利模式又是什么呢?在巴黎春天里,這些天大多數品牌參加的促銷活動為 “滿188元減100元,VIP減105元”,滿打滿算的最低折扣為4.4折,已經算較大的讓利幅度了。但為什么部分品牌還能給出“滿99減60”和“滿99減70”的折扣呢?商場區域營銷負責人沈先生解釋,這是商場作為渠道商和品牌作為供應商的互相讓利。沈先生說,商場少賺一點渠道費,支持部分品牌舉行低折扣活動,可以帶動整個商場的人氣,將正在進行的整體營銷活動推廣出去,“此次活動不僅讓具體品牌的銷量突飛猛進,還帶動了其他商品的銷售。”另一方面,低折扣活動可以提高商場在品牌供應商中的地位,為商場贏來更多的優惠合作。據他透露,在此次營銷活動期間,很多供應商的負責人都來現場“踩點”,了解這一營銷方式的市場反應;就在這個周末,另一個知名服飾品牌也決定推出大折扣促銷。至于供貨商,也覺得偶爾的大幅度促銷不會對企業正常運營帶來影響,因為這屬于一種新型的廣告方式。星期六鞋業上海區負責人陳先生表示,此次活動對供應商的好處是很明顯的:“為保證折后價比網購價優惠,我們幾乎對每雙鞋都進行了網上比價。倒不是說不怕線上線下渠道沖突,而是希望通過這樣的活動為品牌創造客戶群,占領市場份額。客戶在實體商場試穿購買后覺得好看、舒服,以后也會在網上購買、去其他商場買。而且看到我們的品牌在積聚人氣上有作用,其他商場也會主動要求合作推廣,商場和供應商是雙贏的關系。”換句話說,在實體商場搞活動,受益的不僅是實體商場,對品牌的網上銷售也會有積極影響。他還透露,在此次活動中,“99減70”后的價格是企業的“保本價”:“這樣的折扣其實是企業將原先的廣告營銷費用變成對消費者的補貼,所以說企業可以承擔一定的成本支出。”業內人士指出,實體店鋪的價格比網絡低還傳遞出另一個信息,就是網絡店鋪的運營成本未必比實體店鋪來得低。事實上,一家成熟的網點需要強大的后臺支持,包括客服人員、物流配送、技術支持等。所以,一樣搞促銷,網絡店鋪有其節約成本的空間,而實體店鋪同樣有一定的優勢。如何突破網購包圍?其實,實體店鋪“叫板”網購價格還反映出一個問題,就是兩種銷售渠道究竟是何種關系。有競爭毫無疑問,但同時,兩者也有著互相促進、同步完善的可能。一方面,網絡的低價優勢會推動實體店鋪走合理定價路線。雖然大部分消費者對“99減60”及“99減70”的“折后價”表示滿意,但也提出,既然企業能夠給出那么低的折扣,為什么原價要定那么高?據記者觀察,以夏季涼鞋為例,星期六旗下各品牌的普遍定價在每雙六七百元,而消費者的心理價位在200元左右,正是折扣價。陳先生解釋,原價是企業根據生產成本,包括原材料、勞動力、物流運輸,以及品牌價值制定的,“我們品牌的定價是比較合理的,每年漲幅不會超過10%。企業在實際經營中必然會考慮推廣宣傳的費用,所以不可能一直舉行低價促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