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專業廠家生產檢驗平臺 2000*4000鉗工檢驗平臺直銷
泉州檢驗平臺\鉗工檢驗平臺的自然時效處理:
1、一般情況下,檢驗平臺\鉗工檢驗平的自然時效處理性能不佳。
2、過去在生產一些大型設備底座、支撐、機床鑄件、檢驗平臺\鉗工檢驗平等灰鐵鑄件時,由于尺寸比較大,不便于或者不值得進行熱處理時,經常采用把大型的檢驗平臺\鉗工檢驗平放在露天,在常溫下通過很長時間的放置,使鑄鐵平臺內部的鑄造應力消除,這種工藝叫做自然時效。
3、在這個過程中,由于長時間防置(有時候可達到一年以上),檢驗平臺\鉗工檢驗平中各部分之間的鑄造應力通過逐步的平衡消除一部分,滿足使用要求。由于自然時效生產周期長,占用資金多,現在已經基本不用。
檢驗平臺\鉗工檢驗平消除內應力的退火時效處理:
1、檢驗平臺\鉗工檢驗平在鑄造時,由于各部分冷卻速度不一,或多或少地存在著內應力,這種殘余內應力通常稱為澆鑄應力。
2、它有時候會超過檢驗平臺\鉗工檢驗平的屈服強度或極限強度,結果引起了檢驗平臺\鉗工檢驗平的扭曲或開裂。
3、為了消除或減少檢驗平臺\鉗工檢驗平的殘余內應力,可以采用熱處理的辦法,即采用低溫退火(亦稱人工時效)來消除殘余內應力。
4、檢驗平臺\鉗工檢驗平進行低溫退火時,加熱必須十分緩慢,以避免由于檢驗平臺\鉗工檢驗平本身壁厚不同,溫度相差太大,以致有新的內應力產生。
5、在實際工作時,根據檢驗平臺\鉗工檢驗平形狀的復雜程度,加熱速度一般都選定在60~170℃/h的范圍內,并應采用冷爐或低溫爐加熱。
6、加熱溫度經常選擇550~600℃范圍內,提高加熱溫度不僅可以縮短保溫時間,并且可以比較徹底地消除殘余內應力。
7、但是加熱溫度超過500℃,可能有部分滲碳體發生分解(尤其是鑄鐵中含硅量較多時),破環了由鑄造所獲得的組織與性能,這是我們所不希望的。
8、所以只有當檢驗平臺\鉗工檢驗平強度要求較低而又允許降低硬度時,退火溫度可以提高一些,例如,提高到500~600℃范圍內。
9、但是當檢驗平臺\鉗工檢驗平的硬度不允許降低時,則應根據檢驗平臺\鉗工檢驗平中之含硅量大于或小于2%,退火溫度分別在450℃及500℃左右進行。
10、保溫時間必須充分,以保證鑄鐵平臺各個部分完全加熱到規定的溫度,一般約為4~10h,而且保溫時間與鑄鐵平臺的形狀、大小、技術要求以及加熱溫度和裝爐量等都有直接關系。
11、檢驗平臺\鉗工檢驗平必須以非常緩慢的速度冷卻至150~250℃才可以出爐,在實際生產中,多采用爐冷(冷卻速度25~75℃/h)到150~250℃以下,出爐空冷。
改善檢驗平臺\鉗工檢驗平切削加工性的高溫退火:
1、在檢驗平臺\鉗工檢驗平表面的一定深度內,往往由于冷卻速度較大,化合碳(即滲碳體)較多,而硬度較高,切削不便,需要降低硬度,以利于切削加工。
2、如果檢驗平臺\鉗工檢驗平在結晶過程中沒有形成白口組織時,可以將共析滲碳體球化,以降低硬度。
3、其工藝規范為:檢驗平臺\鉗工檢驗平裝入250~300℃的爐中,然后以60~80℃/h的速度加熱到500~700℃之間的適當溫度,并保溫2~4h,然后隨爐冷至250~300℃左右出爐空冷。
4、當檢驗平臺\鉗工檢驗平的組織中形成了萊氏體,二次滲碳體(白口層)存在時,退火時的加熱溫度需要提高到臨界溫度以上(850~900℃),在這樣的情況下,檢驗平臺\鉗工檢驗平處理的過程和白口鐵石墨化過程的第一階段完全相同,只是速度較快而已。
5、這種熱處理操作是將機床鑄件加熱到850~900℃范圍,保溫時間應以白口層的深度和機床鑄件的化學成分而定,一般可在0.5~8h之間,但在工廠的實際工作中,一般保溫2~4h。
6、形狀復雜的檢驗平臺\鉗工檢驗平,應像消除內應力的低溫退火一樣,必須保證緩慢加熱到600~650℃,以避免機床鑄件裂紋和扭曲的產生,檢驗平臺\鉗工檢驗平經保溫后可以以比較快的速度冷卻到600℃,而在600~250℃范圍內必須緩慢地冷卻,其冷卻速度最好為30~50℃/h。
7、除了采用這種冷卻方法以外,亦可像鋼一樣采用等溫退火,以縮短退火時間,等溫溫度應在A1點以下一個適當的溫度,通常在600~700℃之間,而等溫停留時間多為2~3h。等溫停留結束以后,可以出爐空冷。
更多檢驗平臺\鉗工檢驗平的詳細說明,圖片參考:http://www.btdgjx.com/ztpbpt/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