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緩速器能在車輛剎車系統不工作的情況下適當降低車速從而延長剎車系統使用壽命,也能提高我們開車的安全系數。那么,究竟是什么力量能夠讓一個小小的緩速器居然能有如此大的能量呢?今天我們就來說說緩速器的原理。
該裝置安裝在汽車驅動橋與變速箱之間,通過電磁感應原理實現無接觸制動。px 是一種輔助制動系統,是制動系統的一個必要補充,但不能取代主制動系統。
電渦流緩速器一般由定子、轉子及固定支架組成。
緩速器工作時,定子線圈內通電產生磁場,而轉子隨傳動軸一起旋轉。轉子切割定子產生的磁力線,從而在轉子盤內部產生渦旋狀的感應電流。這樣,定子就會向轉子施加一個阻礙轉子旋轉的電磁力,從而產生制動力矩。同時,渦流在具有一定電阻的轉子盤內部流通,由于電阻的熱效應會把電能轉化為熱能,這樣,車輛行駛的動能就通過電磁感應和電阻發熱最終轉化為熱能散發。
緩速器轉子隨變速箱輸出軸轉動,而導輪不動。當緩速器內充有油時,隨輸出軸轉動的轉子作用于油液一個動量矩M1,帶動油液繞軸旋轉,同時,油液沿葉片運動作內循環圓旋轉,甩向導輪。即油液有兩個方向的運動 繞軸向的“公轉”和繞徑向的“自轉”。油液甩向導輪時,油液的“公轉”對導輪葉片產生沖擊作用,將轉子作用于油液的動量矩M1傳遞到導輪葉片上。同時,固定的導輪葉片也對油液產生一個反向作用的動量矩M2。油液流出導輪再流入轉子時,同樣將M2傳遞到轉子上,形成對轉子的阻力矩,阻礙轉子的轉動,從而實現對車輛的減速作用。由于油液在循環流動中沒有受到任何其它附加外力,根據力學平衡原理,油液甩向導輪和流向轉子的動量矩關系有M1=-M2。轉子轉動的能量經油液的阻尼作用轉變成熱量,通過散熱器散發到空氣中。
汽車在減速或下長坡時,啟用緩速器,可以平穩減速,免去使用剎車而造成的磨損和發熱。 目前有兩種結構的: 電渦輪緩速器:相當于在傳動軸上裝了個“發電機”,不通電時,無接觸無磨損,需要制動時接通電緩速器(2張)路,傳動軸便受到電磁場的阻力,達到制動目的。無磨損但結構龐大。 目前重卡、大客多有選用(國外還可在工作時向電瓶充電)。 電渦流緩速器的原理與發電機一樣,傳動軸上有定子線圈,固定在橫梁上有轉子線圈包圍傳動軸(不過外形與發電機大相徑庭),不需要電腦控制,只要接通線圈的電路,緩速器就會對傳動軸產生阻力。 液渦輪緩速器:在變速箱箱殼后端增加一個渦輪室,當制動電路開啟后,使變速箱油在渦輪中產生阻尼達到制動效果,無磨損但要增加散熱。 緩速器的原理很簡單,主要就是運用了物理的電磁感應原理,簡單的原理能夠產生大大的能量,這就是緩速器神奇的地方。
詳情請見:www.yongy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