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樹皮提取物
【拼音名】Zhānɡ  Shù  Pí
【英文名】Bark  of  Camphortree
【別名】香樟樹皮、樟皮、樟木皮
【來源】藥材基源:為樟科植物樟的樹皮。
【原形態】樟,常綠喬木,高20-30m。樹皮灰褐色或黃褐色,縱裂;小枝淡褐色,光滑;枝和葉均有樟腦味。葉互生,革質,卵狀橢圓形以至卵形,長6-12cm,寬3-6cm,先端漸尖,基部鈍或闊楔形,全緣或呈波狀,上面深綠色有光澤,下面灰綠色或粉白色,無毛,幼葉淡紅色,脈在基部以上3出,脈腋內有隆起的腺體;葉柄長2-3cm。圓錐花序腋生;花小,綠白色或淡黃色,長約2mm;花被6裂,橢圓形,長約2mm,內面密生細柔毛;能育雄蕊9,花藥4室;子房卵形,光滑無毛,花柱短;柱頭頭狀。核果球形,寬約1cm,熟時紫黑色,基部為宿存、擴大的花被管所包圍。花期4-6月。果期8-11月。
【生境分布】資源分布:分布廣東、廣西、云南、貴州、江蘇、浙江、安徽、福建、臺灣、江西、湖北、湖南、四川等地。
【性狀】性狀鑒別  樹皮表面光滑,黃褐色、灰褐色或褐色,有縱裂溝縫。有樟腦氣,味辛苦。
【性味】辛;溫;苦
【歸經】脾;胃;肺經
【功能主治】祛風除濕;暖胃和中;殺蟲療瘡。主風濕痹痛;胃脘疼痛;嘔吐泄瀉;腳氣腫痛;跌打損傷;疥癬瘡毒;毒蟲螫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或浸酒,10-15g。外用:適量,煎水洗。
【附方】①治霍亂上吐下瀉:樟樹皮一把。水煎,溫服。(《養素園傳信方》)②治心疼:香樟樹皮,取時去面上黑色者,用內第二層皮,搗碎,煎湯服。(《玉局方》)③治風濕關節痛:樟樹二重皮(鮮)、地膽草鮮根各一兩。水煎服。(《福建中草藥》)④治濕氣腳腫:樟木皮一斤,蛤蒟半斤’,杉木皮一斤。煎湯熏洗。(《陸川本草》)⑤治酒醉:樟樹皮水煎服。(《湖南藥物志》)⑥治麻疹后皮膚瘙癢:    【我們忠實于科學,獻身于健康】
?? " > 美洲,我國南北各地均有栽培。
【動植物形態】:芥菜  一年生草本,高50~150cm。無毛,有時具刺毛,常帶粉霜。莖有分枝。基生葉葉柄有小裂片;葉片寬卵形至倒卵形,長15~35cm,寬5~17cm,先端圓鈍,不分裂或大頭羽裂,邊緣有缺刻或齒牙;下部葉較小,邊緣有缺刻,有時具圓鈍鋸齒,不抱莖;上部葉窄被針形至條形,具不明顯疏齒或全緣。總狀花序花后延長;花淡黃色;花瓣4,鮮黃色,寬橢圓形或寬楔形,長達1.l~1.4cm,先端平截,全緣,基部具爪;雄蕊6,4長2短,長雄蕊長8mm,短雄蕊長6mm;雌蕊1,子房圓柱形,長約lmm,花柱細,柱頭頭狀。長均果條形,長3~5.5cm,具細喙,長6~12mm;果梗長5~15mm。種子近球形,直徑l~1.8mm,鮮黃色至黃棕色,少數為暗紅棕色,表面具網紋。花期4~5月,果期5~6月。
          【宜】:食欲不振或食積不化,痞滿腹脹和黃疸者宜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