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為睡蓮科植物蓮的果實或種子。
【采集】秋末、冬初割取蓮房,取出果實,曬干;或收集墜入水中、沉于淤泥內的果實,洗凈、曬干。
或除去果殼后曬干。
經霜老熟而帶有灰黑色果殼的稱為石蓮子;除去果殼的種子稱為蓮肉。
【炮制】揀盡雜質即可,或砸碎、去皮、去心用。
或將石蓮子置鍋內水煮后,切開,去皮,曬干。
【性味】甘澀,平。
①《本經》:味甘,平。
②《本草蒙筌》:味甘澀,氣平寒,無毒。
③《本草再新》:味甘,性微涼,無毒。
④《隨息居飲食譜》:鮮者甘平,干者甘溫。
【歸經】入心,脾、腎經。
①《雷公炮制藥性解》:入心、胃、膀胱三經。
②《本草經疏》:入足太陰、陽明,兼入手少陰經。
③《本草新編》:入心、脾、肝、腎四臟。
【功用主治-蓮子的功效】養心,益腎,補脾。
澀腸。
治夜寐多夢,遺精,淋濁,久痢,虛瀉,婦人崩漏帶下。
石蓮子并能止嘔、開胃,常用治噤口痢。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2~4錢;或入丸,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