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編程控制器(Programmable  Controller)簡稱PC,為了避免和通用計算機的簡稱PC混淆,在很多書中對可編程控制器仍沿用PLC的簡稱。
1968年美國的汽車工業(通用汽車公司)首先提出了可編程控制器的概念,1969年美國數字設備公司(DEC)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臺PLC,這時的可編程控制器只能用于執行邏輯判斷、定時、計數等順序控制功能,所以稱為可編程序邏輯控制器(  Programmable  LogicalController),簡稱PLC。PLC最早用以取代汽車生產線上的繼電器控制系統,隨即擴展到食品加工、制造、冶金等工業部門。1971年日本引進了這項生產技術,并開始生產自己的PLC。1973年歐洲的一些國家也研制生產了自己的PLC。
進入20世紀70年代后,隨著半導體技術及微機技術的發展,PLC采用了微處理器作為中央處理器,輸入/輸出單元和外圍電路也都采用了中、大規模甚至超大規模的集成電路,使PLC具有多項優點,并形成了各種規格的系列產品,成為一種新型的工業自動控制標準設備。這時的PLC已經有邏輯判斷、數據處理、PID控制和數據通信功能.因此被改稱為可編程控制器,簡稱PC。
1987年2月,國際電工委員會(IEC)在可編程控制器的標準草案中做了如下定義:“可編程控制器是一種數字運算操作的電子系統,專為在工業環境應用而設計,它采用可編程序的存儲器存儲邏輯運算、順序控制、定時、計數和算術運算等操作的指令,并通過數字式和模擬式的輸入/輸出接口,控制各種類型的機械或生產過程。可編程控制器及其有關外圍設備,易于與工業控制系統連成一個整體,并易于擴充其功能。”
可編程控制器在其內部結構和功能上都類似于通用計算機,所不同的是可編程控制器還具有很多通用計算機所不具備的功能和結構。如PLC有一套功能完善且簡單的管理程序,能夠完成故障檢查、用戶程序輸入、修改、執行與監視等功能;PLC還有很多適應于各種工業控制系統的模塊;PLC采用以傳統電氣圖為基礎的梯形圖語言編程,方法簡單且易于學習和掌握。所以在控制系統應用方面PLC優于計算機,它易于和自動控制系統相連接,可以方便靈活地構成不同要求、不同規模的控制系統,其環境適應性和抗干擾能力極強,所以可將可編程控制器稱為工業控制計算機。由于這些特點,目前可編程控制器已成為工業自動控制系統的重要支柱。
深圳市奧越信科技有限公司專門生產“西門子plc、國產plc、西門子200plc、西門子s7-200plc等產品”歡迎大家迎來訂購,我們以價格最優惠回贈客戶,讓客戶使用放心,詳細 情況請登錄我的官網http://oyespl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