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的根本在于決策。
在組織中,關鍵決定往往不是由個人、而是由集體做出,如董事會、高管團隊、財務委員會等。不同的決策規則會對結果產生重大影響。
比如,你是董事長,董事會要決定是否收購一家競爭對手,三名成員強烈反對,你和四名董事及CEO則支持收購。你至少有三個選擇:
(1)按照一致同意原則,放棄收購;
(2)按照服從多數原則,決定收購;
(3)授權給已為此事忙了幾個月的CEO及其團隊,最終也導致收購。
哪種決策規則最合理呢?畢竟三種論點都有道理,沒人能預知收購能否行得通。
本文從統計學的角度來說明哪種決策規則最有可能產生最佳決定。
兩類錯誤
在統計學領域,有兩類錯誤:“胡作非為”和“當為不為”。在企業中,當為不為指的是錯過好項目,而胡作非為則是追逐壞項目。
犯下胡作非為和當為不為之錯的概率,取決于批準決定所需要的共識度。
例如,有一個五人董事會,需要做出對十家公司的收購決定。假設其中只有五家公司將會是成功投資,但決策者無法確定哪幾筆收購能成事。假設每個董事都有60%正確選擇的可能。
如果董事會只批準一致同意的決定,那么收購每家公司的概率約為8%(=60%×60%×60%×60% ×60%),即每家公司有92%的概率不會被收購。
因此,一致同意會產生許多當為不為之錯(最壞情況是,五家好公司都未被收購),但是極少有胡作非為之錯。
如果只要有任何一名董事贊成,董事會就會收購一家公司,概率就截然相反:每家公司有92%的機會被收購,8%的機會被放棄。這將導致極少有當為不為之錯(多數公司都將被收購),但是會出現許多胡作非為之錯(許多糟糕的公司將被收購)。
簡而言之,一致同意的決策規則將使胡作非為之錯最少,而一票通過的決策規則使當為不為之錯最少。類似的分析顯示,服從多數規則所導致的兩類決策錯誤水平將介于兩者(完全一致和一票通過)之間。
最佳共識度
共識度影響錯誤類型的事實自然會引發這樣一個問題:“最佳共識度是怎樣的?”傳統觀念是,高度一致總是好的。許多董事會自豪地表示:“我們的所有決定都是一致通過的。”
但科學證據并不支持這一點。
在現實中,最佳共識度取決于錯誤的相對成本。
例如,對于谷歌、微軟或柯達這樣的公司,錯過下一個技術突破可能是致命的,應當使用低共識度,盡量減少當為不為之錯;
而對于嘗試新構想可能會付出巨大代價的公司,例如寶潔、可口可樂或強生,應當使用高共識度,盡量減少胡作非為之錯。
公司可能需要對不同的決策使用不同的共識度。
“當為不為”的成本高于“胡作非為”的典型商業決策包括研發投資,為遵守法規而投資,投資建立舉報渠道;“胡作非為”的成本高于“當為不為”的典型商業決策包括招聘新CEO,批準大額貸款或決定并購。
盡管上述方法不能保證每個具體決定都是最優的,但可以改進集體決策的總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