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的紡織服裝業建設,就是在這樣一種內在基礎薄弱、外有西方國家封鎖的艱難情況下展開的。
在“一五”期間,除了向蘇聯學習一些建廠經驗外,大規模發展和生產基地建設都是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去完成的。
我國先后建立了一大批紡織工業基地,如鄭州、西安、咸陽、湖北、上海、天津、青島、上海、北京等。到20世紀70年代末,基本建成了完整的紡織工業體系,解決了人民衣著消費的基本生活需要。
新中國成立后,經過沒收官僚資本企業,對民族資本企業實行社會主義改造和建設新的企業,我國紡織機械行業迅速發展起來。在“一五”期間,新中國紡織機械工業已初具規模,實現了從以修配為主到以制造為主的轉變。
【歷史記憶】在此期間,通過沒收官僚資本的工廠,上海第一、第二機械廠,青島第一機械廠和天津第一機械廠,改為國營企業,還接收了中國紡織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的總廠、分廠和遠東針布廠,改為公私合營企業,同時陸續建設了經緯紡織機械廠、鄭州紡織機械廠和沈陽紡織機械廠等一批大型的新企業,壯大了中國紡織機械的制造力量。
1957年,我國逐漸恢復安東化纖廠(后為丹東化纖廠)和安樂人造絲廠(后為上?;w四廠)。國家又成套引進粘膠長絲技術建設保定化纖廠,引進尼龍長絲技術建設北京合成纖維實驗廠,拉開了新中國化纖工業發展的序幕。
相關搜索: www.haozifush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