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療與藥療差異介紹
食療與藥療一樣,都是針對病人、體虛者和養生之士而設,兩者的治療原理和法則基本相同,但在具體運用方面,又有所差異。正如《內經》所言:“食宜同法,有假者反常”(《素問·六元正紀大論》)。宋代醫家陳直也說:“大體用藥之法,以冷治熱,以熱治冷。實則瀉之,虛則補之” “其水陸之物為飲食者,不舍千品,其五色、五味、冷熱、補瀉之性”,“與藥無殊”?!叭巳裟苤涫承裕{而用之,則倍勝于藥也”(《養老奉親書·序》)。食療的具體治療法則為:審積辨需,辨證論食,“需”是指虛弱和不足,如肝虛、腎虛、氣虛、血虛、陰虛、陽虛等 “積”是指各種病邪和多余的部分,如風寒、痰熱、寒濕、濕熱、食積、氣滯等邪氣。食療應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辯證論食。
清除體內多余、積聚的實邪,補益人體的虛弱和不足,恢復人體陰陽平衡狀態。采取“實則瀉之,虛則補之” “寒者熱之’,,“熱者寒之” “通因通用’,,“塞因塞用”等具體治療方法,補其不足,損其有余。思遷達變,食以應之。食療應根據因人、因地、因時制宜的原則,依據食用者所處的時間、地點、環境、年齡和具體生理、病理變化的不同適當調整,切忌墨守成規,生搬硬套。損益有度,食以守之。食療養生保健,去療除疾的關鍵在于掌握“度”,“度”即是分寸,也就是古人所說的“守中”,食療食補太過則對人體有害,不足則因力所不及而達不到治療的目的?!氨pB之道,莫若守中,守中則無過與不及之病“(((飲膳正要.卷第一.三皇圣基紀養生避忌》)。守中有兩層含義,其一是指祛邪應中病即止,“衰其大半而止之”,不可過度使用。食療補虛祛邪的強度,既不可過大,也不可過小 持續的時間既不可過長,也不可過短。其二是指一種食物的使用時間不宜過久,一段時間后就應改換其他品種,每次食用的劑量既不可過大,也不可過小,總量以食用者食量的七一八成為度,防止太過與不及 食療過程中,應始終以脾胃為本,厚中護土,顧護脾胃功能。厚土方載物,損益需護中。精氣神是人體三寶,是人體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然而精氣神無不由水谷精微所化生,脾胃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胃具有消化、腐熟和吸收的功能,通過“納化”、“升降”、“燥濕”等生理過程,不斷地將進入人體的水谷消化吸收,將其水谷精微化生為氣血津液,源源不斷地輸布全身各處,五臟六腑、四肢百骸皆有賴于脾胃所化生的氣血精微的滋養才能發揮其正常的生理功能。
五谷雜糧:http://www.5guyangsheng.com/
五谷磨房加盟:http://www.5gumofang.com/
善瑞養生坊:http://www.shanrui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