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療養生效果的臨床試驗
食療是中華民族的一大瑰寶,是中醫寶庫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食療由食養發展而來。食養起源于遠古時期,火的使用為食養創造了條件。陶器的發明和酒的出現為食養的產生奠定了基礎。烹飪的出現直接催生了食養萌芽。食養的發展經歷了一個由無意到有意,從偶然到必然,由消極使用到主動探索的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西周時期,朝廷己經專門設立食醫,負責宮廷的食療食養事宜。先秦時期,食療得到了充分發展。《黃帝內經》對先秦以前的食療實踐進行了全面而系統地總結,提出了完整的食養理論和指導原則。
經過漢唐時期的反復臨床實踐,食養理論得到了進一步發展。食養是指用食物“保養身體”,食養概念最早由《黃帝內經》提出。其言:“谷肉果菜,食養盡之,無使過之,傷其正也”(((素問·五常政大論》)。唐代醫家孫思邀在《內經》食養理論基礎上,結合自己多年的醫療養生經驗,提出了食療概念,并將食療食養由以往的“食以隨之”的次要地位,提升到了“先以食治(療)”的首要位置。食療,即食治,是以飲食治療疾病的意思。食療是對食養理念的進一步延伸和補充。孫思邀在其《備急千金要方·食治篇·序論第一》中言:“夫為醫者當須先洞曉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 食療不愈,然后命藥”。食療經過宋元時期的充實、完善和歷代帝王的大力提倡,至明清時期得到了普及和發展。食補即是食療的一個類型,食補的概念最早由金元時期名醫張從正提出,其言:“養生當論食補,治病當論藥攻”。食忌就是通常所說的忌口,是食療的一項基本內容。凡是對食用者的健康不利,影響食療效果的食物都應忌而不食。忌口可分為平常忌口和病時忌口,忌口應根據病人的體質、年齡、疾病狀況、季節和病人所處的地域等多種因素綜合參考。恰當的忌口會增強食療的效果,無謂的忌口,輕則毫無意義,重則反而影響食療的療效。
善瑞養生坊:http://www.5guyangsheng.com/
食療養生:http://www.5gumofang.com/
五谷磨房加盟:http://www.shanrui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