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說起創業,不少人腦子里首先想到的可能是“電商”、“風投”、“大數據”這些看起來“高大上”的熱詞,說起創業故事,談到人物就是馬云、馬化騰,說到公司就是“滴滴”、“優步”,似乎總想以改變世界為自己的創業方向。然而,記者近日卻采訪到兩名以做麻辣小吃為創業項目的“85后”——劉先生和李興強,他們選擇了目標更小、更為踏實的創業路,借助網絡的便利,發展成為“接地氣”創業項目。僅用了3個月的時間,就吸引到了4000多名“辣粉”,月收入達5萬。
經營:兩部手機承接所有訂單
與劉先生、李興強的見面時間選在他們一天中最忙碌的時候——上午9點半。當記者來到他們位于振華路只有30平米的門店時,李興強正手拿大勺站在煤氣灶前,不停地攪拌著一鍋香辣蟹,另一邊的鍋里正燜著麻辣田螺,濃郁的香辣味彌漫了整個小屋。一旁的劉先生站在冰箱前,邊給兩部手機充電,邊翻看著顧客的訂單,并一一記下來。隨后,他將已經出鍋的醬香魷魚裝到餐盒中,包上印有店名的標貼。
從早上5點半,兩人就已經開始忙活。劉先生要到長途汽車站接下當天剛從江蘇運來的新鮮小龍蝦,然后再趕回店內清洗。李興強則要到菜市場采購這一天所需要的原材料。7點左右,兩人簡單地吃過早飯,就開始制作包括口水雞、麻香牛肚在內的近十種熱菜。到了上午11點左右,劉先生要將所有顧客訂的小吃全部分盒裝好,制定出最合理的路線,將訂單一一送出。“一般情況下,中午我要送兩三趟,路上只要有新訂單我就要再跑回店里取貨再送。”劉先生說,雖然店內規定滿88元免費配送,但有時就算沒到88元他也會送。
直到下午1點半,他才將中午的6單全部送完。粗算一下,其中最貴的一單209元,一中午的時間他們大約掙了近千元。到了下午2點半,兩人才吃上午飯。簡單的休息后,下午4點,兩人將不足的貨重新備齊,到了下午5點又開始送晚上的貨。“最忙的時候就是夏天晚上,很多吃夜宵的顧客都喜歡訂我們的小吃,有時最晚能送到凌晨1點。”劉先生說。
美味:22次調味制出主打小龍蝦
從最初的9個菜品到現在的14個菜品,基本上每一個菜品的開發都要“折騰”一番。“尤其是我們主打的麻辣小龍蝦,口味更是調整了22次。”李興強說,他們做第一代小龍蝦時覺得口感還是不錯的,但是與其他店里賣的小龍蝦口味相比并沒有優勢。
為了配得上“主打菜”這個稱號,李興強重新篩選原材料,花椒、辣椒等重要提味原材料都從四川直接訂購。而麻、辣到什么程度是顧客最滿意、最能接受的,兩人也做了充分的市場調查,征求了眾多“吃貨”的意見。為了能夠準確地把握住這個度,甚至將原本整顆往鍋里扔的花椒改成拍成碎末,且鹽、糖也精確到克。原料從十余種擴充到了31種。“現在的小龍蝦入口后會感覺味道更豐富,除了單純的麻辣外,汁液也更香濃。”李興強說。
對于其他菜品,為了保證口感最佳,像拉皮、口水雞這樣需要淋汁的菜,劉先生都是將菜品送到目的地后,等顧客下樓的這個空隙將汁澆到菜上。“別小看這個時間差,尤其夏天溫度高的時候,如果在出發的時候就把汁澆在菜上容易變坨,影響口感。”劉先生說。
創業歷程,想法:困境出靈感辭職做小吃
在沒做麻辣小吃之前,劉先生和李興強是同事,干的也是和美食這行八竿子打不著的計算機銷售。3年前,劉先生從大學畢業,直接進入到一家大型企業,從普通的銷售專員,一路打拼到了部門主管。但是隨著傳統銷售行業受網絡銷售的沖擊,劉先生發現不論自己怎么努力都很難完成公司規定的業績。
“當時擺在面前只有兩條路,要么調回總部再謀個別的崗位,要么卷鋪蓋走人自己創業。”劉先生說,仔細想想還是后者更有吸引力,他想翻身做老板。雖然一直從事傳統銷售行業,但是學計算機出身的他一直對互聯網十分感興趣,他希望自己的第一次創業能與互聯網相結合。這時他突然想起自己的好搭檔李興強,李興強曾在四川的五星級酒店里做過廚師,而自己又是個川菜的資深“吃貨”,何不合伙在網上開個川菜店。
劉先生想到,讓顧客網上下訂單,川菜送貨到家,這樣的銷售模式既不需要太多成本來開實體店,又能將兩者的優勢相結合,是個不錯的好項目。當天晚上他就打電話將這個想法告訴李興強。出乎他意料的是,電話那頭的李興強聽到這個想法二話沒說就答應了。
蹺腳牛肉加盟niujindao
天津整形醫院v-make
蹺腳牛肉niujindao.net
蒸汽石鍋魚加盟m.scmc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