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豆
百科名片
刀豆刀豆(Leguminosae)豆科刀豆屬的栽培亞種,一年生纏繞性草本植物。也是豆科植物刀豆的種子。秋、冬季采收成熟莢果,曬干,剝取種子備用;或秋季采摘嫩莢果鮮用。
中文名稱: 刀豆
外文名稱: Jack Bean, Sword Bean
別稱: 挾劍豆,野刀板藤,葛豆,刀豆角,大弋豆,關刀豆,刀巴豆,馬刀豆,梅豆
界: 植物界
門: 被子植物門
綱: 雙子葉植物綱
目: 豆目
科: 豆科
屬: 刀豆屬
分布區域: 北京地區及長江以南地區
目錄
拉丁學名
形態特征概述
鑒別
品質標準
地理分布
栽培技術概述
生物學特性
栽培技術
田間管理
病蟲害防治
藥用價值基本信息
藥理作用
中藥化學成分
各家論述
食療價值用法
營養分析
相關人群
制作指導
附方
選方
中藥化學鑒定拉丁學名
形態特征 概述
鑒別
品質標準
地理分布
栽培技術 概述
生物學特性
栽培技術
田間管理
病蟲害防治
藥用價值 基本信息
藥理作用
中藥化學成分
各家論述
食療價值 用法
營養分析
相關人群
制作指導
附方
選方
中藥化學鑒定
展開 編輯本段拉丁學名
1.Semen Canavaliae Gladiatae 刀豆的葉和種子形態
2.Semen Canavaliae ensiformis
編輯本段形態特征
概述
原生形態:科屬為豆科植物刀豆的種子。一年生纏繞狀草質藤本。莖長可達數米,無毛或稍被毛。三出復葉,葉柄長7~15cm;頂生小葉通常寬卵形或卵狀長橢圓形,長8~20cm,寬5~16cm,頂端漸尖,基部寬楔形或近圓形,全緣,兩面無毛,,側生小葉基部圓形、偏斜。總狀花序腋生,花疏,有短梗,常2~3朵簇生于花序軸上,萼管狀鐘形,稍被毛,上唇大,具2裂齒,下唇有3裂齒,卵形;花冠蝶形,淡紅色或淡紫色,長3~4cm,旗瓣寬橢圓形,頂端凹入,基部具不明顯的耳及寬爪,翼瓣較短,約與龍骨瓣等長,和龍骨瓣均彎曲,具向下的耳;雄蕊10枚,合生,對旗瓣的1枚基部稍離生;子房線狀,具短柄,有疏長硬毛,有胚珠多枚。 莢果線形,扁而略彎曲,長10~35cm,寬3~6cm,先端彎曲或鉤狀,邊緣有隆脊,內含種子10~14粒,呈扁卵形或扁腎形,長2~3.5cm,寬1~2cm,厚0.5~1.2cm。表面淡紅色至紅紫色,微皺縮,略有光澤。邊緣具眉狀黑色種臍,長約2cm,上有白色細紋3條。質硬,難破碎。種皮革質,內表面棕綠色而光亮;子葉2,黃白色,油潤。無臭,味淡,嚼之有豆腥味。 藥用形態:干燥種子扁腎形或扁橢圓形,長2.5~3.5cm,寬1~2cm,厚0.5~2cm。表面淡紅色或紅紫色,略有光澤。邊緣有灰黑色線形種臍,長1.5~2cm,寬約2mm,種臍上有白色膜狀珠柄殘余;近種臍一端有凹點狀的珠孔,另端有深色合點,種臍與合點間有隆起的種脊。種皮革質,內表面棕綠色而光亮;子葉兩片,黃白色,油潤。無臭,味淡嚼之有豆腥氣[1]。 刀豆種子
鑒別
本品橫切面:外被角質層,光輝帶明顯。支持細胞2~6列,呈啞鈴狀。營養層由十多列切向延長的薄壁細胞組成,內側細胞呈頹廢狀;有維管束,種皮下方為數列多角形胚乳細胞。子葉細胞含眾多淀粉粒。管胞島橢圓形,壁網狀增厚,具緣紋孔少見。周圍有4~5層薄壁細胞,其兩側為星狀組織,細胞呈星芒狀,有大形的細胞間隙。
編輯本段品質標準
種子扁腎形或扁橢圓形,長2.5一3.5 c m,寬1到2cm,厚0.5一2cm。表面淡紅色或紅紫色,略有光澤。邊緣有灰黑色線形種臍,長1.5一2cm,寬約2mm,種臍上有白色膜狀珠柄殘余;近種臍一端有凹點狀的珠孔,另端有深色合點,種臍與合點間有隆起的種脊。種皮革質,內表面棕綠色而光亮;子葉兩片,黃白色,油潤。無臭,味淡嚼之有豆腥氣。
編輯本段地理分布
1.北京地區、長江流域及南方各省均有栽培,廣東、海南、廣西、四川、云南、湖南、江西、湖北、江蘇、山東、浙江、安徽、陜西普遍栽培。 2.原產于美洲熱帶地區,西印度群島。 3.浙江松陽箬寮峴這一帶的關山山脈有野生的刀豆,農村常用作傷藥。
編輯本段栽培技術
概述
刀豆有兩個栽培種,但多為蔓生刀豆:&n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