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服發展的趨勢,首先在校服設計上注重以人為本,充分考慮穿著者的身心需求,款式設計多元化;其次,注意校服一定的時尚度和可搭配性,在設計細節中,增加可調節松緊帶,長袖增加挽袖扣拌,增加拉鏈可調節褲腿長度;再者,根據中小學生的需要靈活選擇雙面穿風衣以及可拆卸的活動袖子等;然后,從校服的用料上注重綠色環保,采用的有機材料,注重面料的功能性,如吸濕導汗、吸熱、、保暖等,在后期處理上采用環保免燙、防污等。總之,建立校服的意識,注重學校風貌建設,提升品質尤為關鍵。因此,加強對校服產品質量把控也將是今后我國中小學校服監管的。 在各種質疑和探討我國式校服的聲音里,應該選擇運動裝還是制式服裝作為學生校服,是較常出現的話題之。這里制式服裝往往被理解為偏向正裝的梭織套裝,有的學校稱之為禮服。目前,校方多地選擇運動服,而非制式服裝作為校服,方面主要出于對方便、實用和經濟的考慮,另方面也是迫于學校體育課課程設置,以及缺少存衣、衣條件的校園規劃設計等客觀條件的無奈選擇。但事實上,不論是校方、學生、家長還是校服企業都已然將運動裝和制式服裝放在校服選擇的天平的兩端,這一事實本身已經暴露出大眾對于校服基本概念的曲解。 除了校服問題,款式陳舊是校服被社會垢病的主要焦點,大眾往往將其原因歸結于缺少設計創新。事實上,單純從國內服裝設計的水平來看,我們與發達的差距并不大,但具體到校服的問題上,我國的校服設計卻處于整體落后的局面。出現在校服設計上的問題并不是單純的服裝款式設計問題,因此,“好看”并不是評價校服設計優劣的標準。無論是校服設計者、生產者、管理者還是使用者似乎都掉進了一個對校服的文化屬性和產品屬性的認知誤區,以至于表現出上文描述的對校服概念的曲解,這種認知誤區導致校服設計偏離了學生統一著裝的初衷,在運動裝和制式服裝這兩個服裝類型里徘徊、糾結不前。為了找到校服設計的出路,務從學生這里主體的日常人乒,重新塑造校服概念。 czclf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