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服式樣設計要遵循學生成長規律,充分考慮學生體育運動與課間活動需要,突出育人功能,貼近地域文化特點,符合時代精神特征,并適度扣合傳承民族文化需求。立足環保節約原則,選用禮服式校服的,可采用學校統一購買供學生循環使用的模式,也可探索校服以舊換新、以小換大等回收利用機制,努力降低資源能耗。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和選用校服的學校,要制定校服穿著規范和管理要求,充分發揮校服德育載體、管理抓手作用。此工作意見一經出臺引起廣泛關注,我國各個地區也相繼出臺了校服穿著規范政策,從中可以看出我國對校服設計環節的重視程度。但我國大部分地區的中小學生校服仍然存在很多問題,比較普遍的問題有:校服美觀性差、學校標示性弱、品類單一、尺碼混亂、性別區分不明顯、質量不高等。出現上述問題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點: 學生服第一,決策環節復雜:校服產品的使用者和買單者并不是同一人,它是以學校為集體,以家長的意念為要求的團體定制。1993年國家教委印發的《關于加強城市中小學生穿學生裝(校服)管理工作的意見》提出了學生裝的設計原則為:“樸素、大方、明快、實用”,學校需要嚴格地遵循上級指示。盡管現在有關于校服的新條例出臺,但是各個地方實施起來需要一定的時間;對于學生來說,購買校服還是要聽從家長的建議,常常會有父母給孩子買更大一些的校服,這樣可以穿得長久,但是會使得校服的審美性大打折扣。 第二,產業鏈復雜:同零售服裝的“以產定銷”有所區別,團體訂制校服屬于“以銷定產”。校服的銷售模式上可以借鑒優衣庫,在供應鏈模式上借鑒Zara但其涉及到多方因素的影響,比如教育系統、校長、家長、學生、區域差異等校服定制的方式難以實施。曾經有一個國內校服品牌,希望可以針對每所學校的文化特點做到“一校一服”的效果,但是很快就發現其中的艱難。因為大部分公立學校每年招收的新生至少也要幾百人,學生身材也是跨度不同,身高不等,胖瘦也不一。 心理學、社會文化、教育學、市場消費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可以運用到校服的設計上,以安全健康、舒適美觀、功能性及個性潮流為設計方針,把中小學生校服作為時代服裝,讓其與時俱進,把它當做國家形象的工程來實施,引起內心的重視。對校服的樣式、色彩、文字圖案等要素進行獨特的設計,運用巧思和技巧,彰顯出新時代中小學生的蓬勃朝氣與鮮明的個性,充分體現我國先進的教育方針及超前的校園文化。czclf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