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羥基喜樹堿(羥基喜樹堿)
來源: 10-羥基喜樹堿來源于珙桐科植物喜樹camptotheca acuminata Decne的果實、葉,也可由喜樹堿轉化而來。
理化指標 :本品為淡黃色粉末或淡黃色結晶性粉末,遇光易變質,微有引濕性,在氯仿8份與甲醇2份的溶液中有右旋性。在乙醇、氯仿等有機溶劑中微溶,在水中不溶,在稀堿溶液中溶解。10-羥基喜樹堿是喜樹堿分子的第10位碳原子的氫被羥基取代,是從喜樹中提取的另一種生物堿,因此可認為是喜樹堿的天然衍生物。
用途: 10-羥基喜樹堿可選擇性地抑制拓撲異構酶(Topoisor-Merase)干擾DNA的復制。與其它常用的抗癌藥無交叉耐藥性,因而對耐藥性腫瘤有效。羥基喜樹堿的抗癌作用相當于喜樹堿的30倍,主要用于消化系統癌癥;胃癌、食道癌、結腸癌、直腸癌、肝癌等;對口腔、頸面部癌、頭頸部癌、頭頸部圓柱型腺癌及膀胱癌也有較好療效;對惡性葡萄胎,絨毛膜上皮癌、肺癌、急慢性粒細胞、白血病,銀屑病,治疣,及血吸蟲病引起的肝脾腫大等也具有一定的療效。
不良反應 可引起輕微的厭食、脫水、嘔吐、腹瀉、膜下出血等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