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清朝末年,成都街頭巷尾便有許多挑擔、提籃叫賣涼拌肺片的小販。用牛雜碎邊角料特別是牛肺成本低,經精加工、鹵煮后,切成片,佐以醬油、紅油、辣椒、花椒面、芝麻面等拌食,風味別致,價廉物美,特別受到拉黃包車、腳夫和窮苦學生們的喜食。20世紀30年代在四川成都有一對擺小攤的夫婦,男叫郭朝華,女叫張田政,因制作的涼拌肺片精細講究,顏色金紅發亮,麻辣鮮香,風味獨特,加之他夫婦倆配合默契、和諧,一個制作,一個出售,小生意做得紅紅火火,一時顧客云集,供不應求。有那常來品嘗他們夫妻制作肺片的頑皮學生,用紙條寫上“夫妻肺片”字樣,悄悄貼在他夫妻倆的背上或小擔上,也有人大聲吃喝,“夫妻肺片,夫妻肺片……”。一天,有位客商品嘗過郭氏夫妻制作的肺片,贊嘆不已,送上一個金字牌匾,上書“夫妻肺片”四個大字。從此“夫妻肺片”這一小吃更有名了。
為了適應顧客的口味和要求,夫妻二人在用料和制作方法上不斷改進,并逐步使用牛肉、羊雜代替牛肺。雖然菜中沒有牛肺了,但人們依然喜歡用夫妻肺片這個名字來稱這道菜,所以一直沿用至今。相關搜索: www.dghzy8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