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動時效發展歷史
振動時效在70年代起源于美國,后來在西德、英國、法國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目前在國外有8萬多臺設備在使用,我國也有5千多臺設備在機械加工企業使用,由于振動時效的無比的優越性,又適應現代工業對能源和環保的要求,我國從80年代出開始引進使用振動時效工藝,目前在某些方面已取代了傳統的熱時效和自然時效。胡佃濤 0531-86310009 15806600701
振動時效在國外稱vsr(vibratory stress relief)這個復雜的術語表示了一個使金屬構件尺寸穩定的物理過程,這個過程是簡單的,它的直接結果是解決構件在加工過程中和加工后的變形問題,它利用受控振動對工件進行處理,在今天,這個過程的工藝方法已經非常簡單,其設備自動化程度非常之高,已使振動時效的應用變得非常經濟和簡單易行。
工件在金剛石鑄造、金剛石焊接和金剛石切削加工過程中,由于受冷、熱溫度不均勻的作用,在工件表面和內部產生不均勻的殘余應力,致使工件處于不穩定狀態,降低了工件的尺寸穩定性和機械性能,使工件在加工和使用過程中產生應力變形而失敗,尺寸精度得不到保證。為了消除和均化殘余應力,穩定工件的尺寸精度, 過去通常采用熱時效和自然時效的方法,自然時效雖然不耗能源,但周期太長,需要場地太大,不適應大規模生產;熱時效是通過把工件加熱到相變溫度以下,在熱狀態下加速應力釋放,其周期較自然時效大為縮短,應用廣泛,但是退火爐造價高,使用費用也高,而且占地面積大,輔助設備多,能耗高,爐溫控制困難,工件易氧化,增加了清理工作量。還有因工件受熱不均而導致裂變或在冷卻過程中產生新的應力。此外,熱時效處理勞動條件差,污染環境,機械化自動化水平也不高。振動時效對于消除.均化和減小金屬構件的殘余應力,提高構件抗動載荷變形能力,穩定構件尺寸精度有非常好的效果,經濟效益尤其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