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結構工程主要的建筑結構類型之一。是現代建筑工程中較普通的結構形式之一。我國是先用鐵制造承重結構的國家,鋼結構工程是以鋼材制作為主的結構。遠在秦始皇時代(公元前246-219年)就已經用鐵做簡單的承重結構,而西方國家在17世紀才開始使用金屬承重結構。公元3-6世紀,聰明勤勞的我國人民就用鐵鏈修建鐵索懸橋,有名的四川瀘定大渡河鐵索橋,云南的元江橋和貴州的盤江橋等都是國早期鐵體承重結構的例子。我國雖然早期在鐵結構方面有很好的成績,但由于2000多年的封建制度的束縛,科學不發達,因此,臨時停留于鐵制建筑物的水平。直到19世紀末,我國才開始采用現代化鋼結構。新祖國成立后,鋼結構的應用有了很大的發展,不管在數量上或質量上都遠遠超過了過去。 鋼結構構件標準,適合工廠化生產,現場安裝,濕作業少,施工占用場地少,速度快。近年來,我國的建筑業發展迅速,建筑量迅速攀升與土地資源緊缺的矛盾也在日益加劇,多層建筑可以減弱這種矛盾。但豎向壓力及水平作用給建筑工程帶來了很大的困擾。結構的承載力不足、結構整體剛度不足或不均勻等都有可能影響工程的質量。鋼結構因高強度、重輕、抗震性能好、可重復利用等特點,已被廣泛用于現代工程結構。但由于其抗腐蝕性能差、荷載能力差異大等影響廠房的穩固性。此外,除了新建建筑以外,還有許多工程是在舊建筑的基礎上進行改造成為多層建筑的工程,由于新舊材料的功能和強度上存在很大的差異,新舊構件的連接也直接影響著工程的質量。因此,房屋的加固技術就顯得尤為重要。 鋼結構的主要特點 1、抗震:低層別墅的屋面大都為坡屋面,因此屋面結構基本上采用的是由冷彎型鋼構件做成的三角型屋架體系,輕鋼構件在封完結構性板材及石膏板之后,形成了非常堅固的"板肋結構體系",這種結構體系有著更強的抗震及抵抗水平荷載的能力,適用于抗震烈度為8度以上的地區。 2、抗風:鋼結構建筑重量輕、強度高、整體剛性好、變形能力強。建筑物自重僅是磚混結構的五分之一,可抵抗每秒70米的颶風,使生命財產能得到有效的保護。 3、耐久:輕鋼結構住宅結構全部采用冷彎薄壁鋼構件體系組成,鋼骨采用超級防腐高強冷軋鍍鋅板制造,有效避免鋼板在施工和使用過程中的銹蝕的影響,增加了輕鋼構件的使用壽命。結構壽命可達1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