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鐘的故鄉,流傳于世、難以盡數的古銅鐘作為中國銅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反映了古老、優美、偉大的中華民族文化的一個側面,對研究中國的斷代史、禮樂制度、思想史、音樂史等有非常重要的價值,并且由于薈萃了我國古代工藝技術之精華,代表了當時的鑄造、聲學、樂律學、力學等高超技術水平,更是研究我國傳統科技的寶貴實物。
      鐘的節奏感強,它能表達人們的歡樂喜悅,又可以在生產勞動中協調人們的勞動步伐、在舞蹈中使舞姿整齊優美、在練兵中使士兵步伐一致,以振軍威,因而在勞動生產中最需要這種樂器。《詩經》中有不少詩篇都記載了鐘的演奏。如:《關睢》:“窈窕淑女,鐘鼓樂之?!薄豆溺姟罚骸肮溺姎J欽,鼓瑟鼓琴?!?br />
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人們對音階、音律的認識日漸完美,作為樂器的銅鐘的制作也越來越精致,鐘的家族逐漸發展出鐃、鉦、鎛、鐸、鈴等種類,它們的杰出代表的將若干個不同振動頻率的扁鐘組合在一起的編鐘,制作精美,擁有的藝術價值最高。
      銅鐘發音宏亮而悠揚,自佛教傳入中國開始,銅鐘就逐漸成為佛教寺院中不可缺少的法器--佛鐘。明代科學家宋應星在《天工開物》里寫道:“梵宮仙殿,必用以明謁者之誠,幽起鬼神之敬?!币虼?,名剎寶寺皆有鐘。當暮靄漸合,寺院廟堂鐘聲回蕩,木魚橐橐,與僧尼頒經聲溶為一缽,增添了蓮花佛界特有的神秘氣氛。
    古代鑄造的鐘,除了雕鑄一些圖案,還有文字,或吉祥用語,或紀時記事。因此,古銅鐘不僅在文字發展史上,更在古代社會、政治、思想、文學、經濟等各方面的研究一提供了寶貴而豐富的史料,同時體現出了我國古人的高超技術。
    銅鐘的出現最早是用于禮器的用途,古代祭祀或宴饗時用的樂器。古屬八音之一金類。起初鐘的種類是很多的,有木制的有陶制的。在商周時期出現了青銅鐘,銅鐘有著王權的象征,銅鐘又是佛教的法器,銅鐘的文化價值從此達到了頂峰。 
    中國是銅鐘的故鄉,流傳于世、難以盡數的古銅鐘作為中國銅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反映了古老、優美、偉大的中華民族文化的一個側面,對研究中國的斷代史、禮樂制度、思想史、音樂史等有非常重要的價值,并且由于薈萃了我國古代工藝技術之精華,代表了當時的鑄造、聲學、樂律學、力學等高超技術水平,更是研究我國傳統科技的寶貴實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