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大的典型熔巖堰塞湖。位于牡丹江上游張廣才嶺與老爺嶺群山中,在黑龍江省寧安縣城西南。
鏡泊湖在唐代時,當地人稱它為忽漢海;金代時,女真人稱之為畢爾騰湖。至明清時,漢族移民日多,遂改為今名。這里雖然湖山秀麗,風光明媚,但在解放前仍比較荒涼,人煙稀少。
建國以后,隨著國家經濟建設的發展,對旅游事業的重視,才開始得到開發,1982年被列為第一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之一。
湖區周圍有火山群、熔巖臺地等。湖面南北長45公里,東西最寬處僅6公里。面積95平方公里。湖深南部僅幾米,北部一般可達40~50米,鹿圈脖附近最深達62米。湖面平均海拔 350米。鏡泊湖為新生代第三紀中期所形成的斷陷谷地。第四紀晚期,湖盆北部發生斷裂,斷塊陷落部分奠定了今日湖盆基礎。同時 ,在今鏡泊湖電站大壩附近和沿石頭甸子河斷裂谷又有玄武巖溢出,熔巖流與來自西北部火山群噴發物和熔巖匯集,在“吊水樓“附近形成一道玄武巖堰塞堤,堵塞了牡丹江及其支流,形成鏡泊湖。湖域有由離堆山及山岬 形成的小島,如大孤山、白石子、小孤山、城墻子、 珍珠門、道士山和老鴰子等。
大孤山是地殼斷裂后遺留下來的殘塊,主要是花崗巖。露出水面約150米,山上樹林茂密。
小孤山也是地殼斷裂后留下的殘塊,小七玲瓏,把湖區點綴得更加
美麗。
白石砬子位于鏡泊湖邊,有兩座陡峭的石壁突出湖岸,很雄偉。
城墻砬子 位于鏡泊中部邊,山上有一座古城遺址,地勢險要,居高臨下,可控制整個湖區。
珍珠門 離城砬子不遠,湖上有兩座小島,宛若珍珠,對峙湖中,相距只10米,仿佛一道天然門戶。
道士山在湖的南部,山上有座廟墟,相傳建于清咸豐年間。
老鴰砬子 在湖的南部,是一座像老鴰臥在湖中的小島。 吊水樓瀑布,在鏡泊山莊西北側 。有一道大壩,水從壩上往下沖,形成一個落差約20米,寬約40米的瀑布,湖水從這里瀉入牡丹江,湖水飛瀉而下,沖起一片白浪,聲如雷鳴。有涼亭和鐵鏈圍欄,供游人站在瀑布上面岸邊觀瀑。鏡泊湖以產鯽魚馳名全國,特稱“湖鯽“。
“地下森林”,在鏡泊湖東北,小親湖附近,有一處20公里長的條帶狀地區。這里從東南向西北排列著七個火山口,里面長滿了林木,這便是“地下森林”,在沙蘭鄉境內有火山口森林,通稱地下森林,產有紅松、紫椴、黃菠蘿等林木及馬鹿、 青羊等珍貴動物,具有罕見的自然奇觀。
參考網址:http://www.jlfq.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