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于青島落幕的世界互聯網工業大會的最后一項日程,吸引了來自全球400多位政府、協會及企業嘉賓們的注意。他們用整整一下午的時間前往位于青島膠州的海爾空調互聯網工廠參觀。 這家工廠為何引發中外嘉賓的如此關注?在“中國制造2025”規劃發布以及德國工業4.0和美國工業互聯網等戰略方興未艾的背景下,海爾空調互聯工廠對于正謀求轉型升級的中國空調產業來說又意味著什么?帶著這些問題,《中國企業報》記者展開了一番調查采訪。 掀起一場用戶革命 在膠州海爾空調互聯工廠,人們看到的是一個充滿眾多機器人和自動化設備,從最前端的零部件進入,到整機裝配入庫,全程都實現自動化操作的工廠。沒有看到的則是,在這座智能化工廠的一塊塊顯示屏背后,一款款空調從最初的技術、功能和外觀,到生產數量、運輸車輛、送貨時間,甚至是上門安裝等一系列需求,都實現與用戶的完全交互。 在一位知情人士看來,“這個互聯工廠對于海爾空調來說,不是要釋放其智能化制造水平,而是真正實現‘大規模制造向大規模定制’這一模式落地,即生產線上的每一臺空調都是有用戶的,真正讓空調從研發開始就能找到用戶的需求,這樣也就真正實現了讓用戶需求主導產品的研發創新和迭代?!? 如此來看,對于整個空調產業來說,海爾空調互聯工廠面向用戶所搭建的一系列并聯布局,讓產品研發、生產制造、市場營銷與物流配送、售后服務等所有環節,均可以與用戶進行實時的主動交互,實現了讓產品賣出去才是與用戶交互加深、加速的開始。這也打破了傳統空調企業串聯體系下,只有物流配送和售后服務部門與用戶被動交互,同樣產品賣出去后就結束交互。 由此,這帶來的也是一場深度的用戶革命,一舉確立用戶在空調企業產業鏈和價值鏈上的地位與作用。因為對于已經發展了100多年的全球空調產業來說,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將用戶和用戶需求放到產業發展的戰略高度對待。最終這也會在某一天,真正讓用戶成為撬動企業和產品創新的核心動力。 開創一場體驗革命 這也一舉打破過去百余年來空調產品從研發問世,到進入用戶家中,只是簡單的“包辦婚姻”關系,用戶只是聽朋友或者營銷導購員的介紹就下單購買。而海爾空調互聯工廠卻建立了一個個與用戶持續戀愛,并提供了從初戀、熱戀,最終走進婚姻殿堂的和機會。變過去的“包辦婚姻”為現在的“自由戀愛”。 比如在傾聽用戶需求的最前端,海爾營銷寶不只是一個簡單的產品展示,還可以讓用戶隨時定位在附近社區,有多少用戶使用海爾的哪些空調新品,從而幫助用戶可以一目了然進行選擇。同時,對于很多追求個性化需求的用戶,還可以通過眾創匯、眾創定制等,提出自己的個性化需求并進行定制生產。 即使在過去長期以來家電企業對外都是高度保密的生產工廠環節,海爾也通過“透明工廠”實現對同行和用戶的全程公開透明化、可視化。真正讓用戶對于產品原材料、生產流程擁有了清晰了解。而在下游的產品出庫、物流配送、售后服務等環節,用戶對于空調訂單的具體配送時間等也可以做到實時的監控。 從空調消費者的角度來看,對于購買的那臺空調產品,周邊到底有多少人在使用,又采用哪些生產原材料以及何時完成生產、組裝、入庫,甚至是發貨,都可以在海爾互聯工廠這一得到全程公開透明的掌握,真正讓用戶從過去的“燈下黑”,到如今的“一目了然”。 借助互聯網、物聯網以及智能化技術,海爾成功將原本分散在企業生產運營的各個環節進行了統一并聯處理打包后,最終統一面向市場和用戶進行開放展示,由此帶來的則是整個空調用戶的一場體驗革命,讓用戶對空調的每個環節、每個細節都了如指掌,最終做出自己最清晰的判斷。 引爆一場產業革命 其實對于很多參觀者來說,心里都非常清楚:無論是德國的工業4.0,還是“中國2025”規劃,或者是當前海爾空調的互聯工廠,本質上都只是推動制造向創造轉型升級的手段和工具,最終目的不是為了展示技術創新能力,還是要在各個傳統產業引爆一輪產業革命,激活傳統產業在互聯網時代的新活力 過去幾年以來,海爾一直在推動“像賣海鮮一樣賣空調”、“讓流水線上的每臺空調都擁有主人”等轉型變革,如今隨著互聯工廠全面落地以及由此搭建的一個基于用戶全程實時交互的串聯,打破了大規模制造的局限,真正讓不同用戶個性化需求都可以得到滿足,從而實現大規模定制。 這也一舉解決長期以來中國空調產業因為“商品不對路”引發的庫存積壓等問題。這不只是承載著海爾集團互聯網創新模式“產消合一”的產業實踐夢想,還是其在空調產業帶來一場經營模式和商業模式變革的雙響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