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無損檢測技術的發展,掛證請進
進入二十世紀后期,世界的科學技術得到飛速的發展,也預示著無損檢測技術的飛速發展。以計算機和新材料為代表的新技術,促進無損檢測技術的快速發展,例如,射線實時成像檢測技術,工業CT技術的出現,使射線檢測不斷拓寬其應用領域。雖然傳統的射線膠片照相檢測技術在檢測靈敏度、圖象清晰度等方面已日臻完美,然而射線檢測引進計算機數字圖象處理技術后,得到的數字處理圖象質量可以與膠片圖象質量相媲美。γ射線的應用和高能加速器的出現,增大了射線的檢測厚度,使原來不易被低能射線穿透構件的檢測變為可能,例如在海關對集裝箱物品的檢驗。隨著納米技術的發展,納米材料制成圖象采集器件比現在的圖象增強器體積更小,容量更大,分辨率更高,圖象更加清晰。可以預想,納米技術將會進一步推動射線成象技術的發展。
在當今的無損檢測技術中,超聲檢測以檢測靈敏度高、聲束指向性好、對裂紋等危害性缺陷檢出率高、適用性廣泛等優點至今在無損檢測領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計算機技術的介入,超聲成象技術異軍突起,使超聲檢測技術向數字成象自動化方向發展;超聲檢測在復合材料和非金屬材料以及市政工程(例如城市供水供氣管網的核查)、水利工程(例如水庫大壩蟻穴的檢查)將發揮越來越在的作用。渦流檢測正向著數字成象、自動檢測和遠場檢測方向發展。
利用鐵磁性部件缺陷在外部強磁場的作用下產生漏磁現象來檢測部件缺陷的漏磁檢測法,已作為常規檢測技術應用于各種鐵磁部件的質量檢驗中。在此基礎上又出現了一種先進的無損檢測技術 金屬磁記憶診斷技術,它能有效地應用于在役設備早期損傷檢測。其基本原理是:鐵磁性金屬如出現缺陷或缺陷形成之前,其微小區域的變化在地球磁場的作用下,會發出磁場變化的信息,即所謂的磁記憶特性。由于設備構件自身的遺傳性即在生產制造中形成的微觀的缺陷以及在后來的運行中負荷的關系,金屬的磁記憶以累積的方式表現出來,運行中構件負荷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的變化會引起金屬磁量值和方向的變化,對金屬構件表面漏磁場進行掃描檢測,便可確定應力集中的區域,從而間接地判斷該鐵磁構件存在缺陷的可能性。金屬的磁記憶方法不需要對設備表面進行預處理,能夠快速、準確地對設備進行診斷,從而達到設備疲勞損傷早期預警控制的目的。
目前無損檢測技術正向無損評價方向發展。無損檢測以檢出缺陷為目的,如果有超標缺陷,一般由無檢測人員決定是否返修。但不一定所有超標缺陷返修得越干凈越好;是否返修應取決于對缺陷進行有效的評價,因此,無損評價在無損檢測無損檢測的基礎上應運而生。無損評價基本做法是(1)對材料(構件)進行應力分析,根據構件承受的載荷,計算和測定構件有缺陷的部位的應力;(2)測定或估算缺陷部位和殘余應力;(3)確定材料的斷裂強度;(4)進行定量的無損檢測;(5)進行斷裂力學計算,判斷缺陷的危險程度,最后對缺陷的去留作評定。無損檢測評定的出現促進無損檢測向更高層次發展。
企飛咨詢 手機:15951712071 QQ:188367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