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斷提取物
續斷,中藥名。為川續斷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川續斷的根,因能“續折接骨”而得名。秋季采挖,除去根頭及須根,用微火烘至半干,堆置“發汗”至內部變綠色時,再烘干。《滇南本草》:“補肝,強筋骨,定經絡,止經中(筋骨)酸痛,安胎,治婦人白帶,生新血,破瘀血,落死胎,止咳嗽咳血,治赤白便濁。”
中藥名
續斷[1][2]
別名
川斷、龍豆、屬折、接骨、南草、接骨草、鼓錘草、和尚頭、川蘿卜根、馬薊、黑老鴉頭、小續斷、山蘿卜。[1]
英文名
Himalayan Teasel Root,[1]
拉丁藥名
Radix Dipsaci Asperoidis[1]
原植物
Dipsacus asperoides C. Y. Cheng et T .M. Ai.(川續斷)
藥用部位
植物的根
功效分類
補腎藥[1]
附注
植物描述,詳見詞條:川續斷
藥性論述
性味歸經
味苦;辛;性微溫。歸肝;腎經。[1][2]
功效主治
補肝腎;強筋骨;調血脈;續折傷;止崩漏。用于腰背酸痛;肢節痿痹;跌撲創傷、損筋折骨、胎動漏紅、血崩、遺精、帶下、癰疽瘡腫。酒續斷多用于風濕痹痛,跌撲損傷。鹽續斷多用于腰膝酸軟。[1][2]
用法用量
⑴內服:煎湯,6-15g;或入丸、散。外用:鮮品適量,搗敷。[1]
用藥禁忌
1.《本草經集注》:地黃為之使。惡雷丸。
2.《得配本草》:初痢勿用,怒氣郁者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