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請辦理cnas認證實驗室基本條件和要求
實驗室CNAS認證、CMA認證,計量認證,輕松快捷拿證,全國代理、不成功、全額退款。
南京邦道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從事CNAS/CMA認證資質申請的咨詢公司,我們只做我們專業的,抱著最終為客戶辦實事的態度,只要南京邦道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接了您的這個項目就100%的保證能夠幫您把實驗室認證辦下來,不成功,全額退款。
我們不是全能型的咨詢服務機構,我們只做我們擅長的,我們只專注國家實驗室CNAS、CMA認證。
具體CNAS/CMA實驗室認證辦理步驟,辦理CNAS/CMA認證費用,申請CNAS/CMA認證要求,歡迎您來電咨詢,我們將竭誠為您服務!
以下內容是行業相關標準的節選,內容與標題沒有直接的相關性,只是為了利于搜索引擎的收錄,具體快速申辦CNAS認證、CMA認證項目細節及流程歡迎您和您的技術人員來電咨詢!
15要求、標書和合同評審控制程序
1目的
   確認客戶與公司實驗室雙方對合同規定內容理解的一致性;確認合同規定內容與本國和國際法律、法規、指令及慣例的非沖突性;確認檢測方法;確認檢測中心有能力保證合同的執行;確認檢測人員能及時理解合同并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合同。
2適用范圍
   本程序適用于對要求、標書和合同的評審。
3職責
3.1實驗室質量負責人負責組織新的、復雜的要求、標書和合同的評審。
3.2管理科合同評審員負責常規、簡單、重復性的要求、標書和合同的評審。
4控制程序
4.1評審分類
4.1.1常規評審:指對客戶提出的要求屬于常規、簡單檢測工作范疇或屬于已評審過的重復性檢測工作范疇的合同的評審。這種評審由合同評審員負責。
4.1.2小組評審:指對客戶提出的要求屬于新的、復雜的或更高要求的檢測工作范疇的合同的評審。這種評審由質量負責人組織相關人員進行。如果評審包括檢測分包,則需負責檢測分包人員參加。
4.2合同的受理
4.2.1合同評審員負責合同的受理。受理的合同以《檢定、校準和檢測委托單》的形式體現,也可以其它書面或口頭協議方式體現。但以口頭協議方式體現的合同要及時記錄在《檢定、校準和檢測委托單》上。
4.2.2合同評審員受理合同后,首先要根據分類原則判斷其是否屬于例行評審的范疇,如屬于這個范疇則要由合同評審員本人評審。否則遞交質量負責人組織有關人員進行小組評審。
4.3合同的評審
4.3.1常規評審:合同評審員接收客戶委托后,首先檢查、確定《檢測委托單》填寫是否規范,如:客戶的要求填寫的是否明確;所附的信息、資料是否充分:檢測方法、驗收標準(如合同中包括取樣工作內容時,則包括取樣)和對檢測報告的要求是否明確等。然后檢查隨合同所帶樣品的標識是否清晰、樣品狀態是否符合檢測要求等。如符合上述要求,合同評審員在《檢定、校準和檢測委托單》上注明日期并簽名即可。否則,應與客戶協商確認或者拒簽合同。
4.3.2小組評審:質量負責人從合同評審員處接到合同后。先確定參加評審的人員,這些人員應是合同評審員和與合同要求的檢測工作相關的人員。如果評審包括檢測分包的工作,則需負責檢測分包人員參加評審。評審的形式,在一般情況下采用會議評審。評審的內容除4.3.1中涉及的慣例評審內容外,還應重點評審客戶要求是否符合國家法令、法規、貿易條款和國際檢測慣例和檢測中心有無檢測能力(包括人員專業技術水平、工作經驗、設備條件與狀態,檢測中心檢測分包方的能力,標準方法與標準物質的支持、檢測時限等)。如果評審結果符合上述要求,則合同評審員代表檢測中心在《檢定、校準和檢測委托單》上簽字,質量負責人在《合同評審記錄》上簽字。否則,應拒簽或要求客戶修改,重新評審后簽訂合同。合同評審員負責填寫《合同評審記錄》。
4.3.3合同的執行
   合同評審通過后,由合同評審員開具《檢測工作任務單》并隨樣品分發至各室。
4.3.4合同的修改
   在合同實施過程中,如客戶要求修改合同,原合同評審人員須依據同樣的合同評審手續進行評審。負責合同評審的人員要將變更情況通知所有受影響人員。
4.3.5合同的偏離
   在合同實施過程中,如由于檢測中心原因造成合同執行的偏離,室主任應及時通知客戶。同時需與客戶進行協商,如客戶讓步,則繼續履行合同;否則終止合同。
4.3.6合同的歸檔
   合同評審員負責各種合同及評審記錄的填寫和整理,并定期交給文件管理員保存。見《記錄管理程序》
16方法選擇、驗證和確認控制程序
1目的
   確保公司實驗室采用的檢測方法適合于預期用途,并滿足特定要求。
2適用范圍
   本程序適用于非標準方法、公司實驗室自制方法、超出其預定使用范圍的標準方法及經過擴充和更改的標準方法的確認。也適用于對樣品的取樣、處置和傳遞程序的確認。
3職責
   實驗室技術負責人負責組織對方法確認的制定及確認的效果。
4控制程序
4.1技術負責人根據檢測工作需要,組織制定檢測方法確認計劃。
4.2技術負責人根據確認計劃及方法的預期使用部門和檢測內容,及組織相關的、專業技術人員或II級(包括II級)以上檢測人員進行檢測方法確認。
4.3確認的方式和技術應為下列一項或多項的組合:
a、使用參考標準或標準物質校準;
b、與其他方法所得結果對比;
C、檢測中心間比對;
d、系統評價影響結果的因素;
e、評價結果不確定度。
4.4確認工作完成后,由確認人員填寫“非標/自N/偏離方法確認報告”一式兩份,連同被確認的方法及有關資料一起交技術負責人審核。
4.5經審核的確認報告交技術負責人審批,并根據確認方法所得的數據的范圍和準確性是否適合預期用途和客戶要求,決定是否批準使用。
4.7確認的方法應確保在所有有關人員中進行交流。
4.8確認報告、確認的方法及有關資料由文件管理人員統一歸檔,并作為檢測中心的受控文件。
4.9如果對已確認的方法進行了某些更改,應將更改的影響文件化,并應重新進行確認
17校準測量能力評價管理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