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質量檢測中心_汽車安全檢測
中國汽車市場雖然沒有一些發達國家起步的早,但在幾代人的不斷努力之下,當下的市場可以說是非常發達了。但是,市場的快速發展并沒有帶動消費者的整體理性升高,中國消費者在整體理性方面仍然存在較大的提升空間。比如,許多朋友挑選、購買商品時容易被廣告、廠商夸大的概念所蒙蔽,這些商品,當然也包括汽車。中國消費者的這種"弱點",被很多經銷商或者廠商所利用,他們自己"發明、創造"了一些檢測汽車好壞的方法,以此來吸引消費者的關注,同時也在向消費者灌輸錯誤的汽車檢測常識。下面我們就來介紹幾個一本正經胡說八道的"栗子"。
1、車子結不結實,大家一起來踩踩?
一些大家熟知的品牌,比如大眾、本田,他們的經銷商就曾經讓自己的十幾個銷售員站在四個車門上,使勁晃悠,以此來證明自己的車輛十分的結實可靠??杀氖牵恍┏怨先罕娍吹竭@種"檢測"連連叫好,甚至還有主動找銷售員訂車的。
 
這個"檢測"的問題在于,這些銷售員踩在車門上,其實考驗的是懸掛的支撐能力和車門合頁鉸鏈的強度,這種檢測方法,也只能說明車門的剛性和鉸鏈的支撐性是否合格,并不能反映車輛的結實度。真正能夠體現車輛是否結實的,應該是符合正規檢測標準的汽車碰撞測試結果,比如E-NCAP(歐洲新車安全評鑒協會)、C-NCAP(中國新車評價規程),對于經銷商組織的這種站在車門上的"表演",大家看看就散了吧,幾乎沒有任何參照價值。
 
2、車子硬不硬,掄起大錘砸一砸?
為了展示自家車"皮實肉厚"的特質,一些經銷商直接讓群眾拿棍子或者其他重物捶打,當然,這些部分,都是指定的。這種伎倆還是容易識破的,比如要求砸其他部位,例如后玻璃等。
 
一般來說,這些指定的玻璃或者位置都是動過手腳的,基本都不是原車的,而是特制的,主辦方也可以確定一定砸不壞。但是我們知道,汽車的外飾基本都是鋼制壓件或者塑料制成的,其實稍微用點力,都能砸下去,幾百萬的豪車也不例外。除了第一個例子中提到的汽車碰撞檢測,汽車的安全性和結實度還要看整車的結構和安全性配置,顯然這些東西并不是靠砸來檢驗的。
再者,倘若如某些經銷商說的那樣,玻璃怎么敲都不碎,那么當車輛出現極端情況,比如落水或者其他事故,車窗玻璃、車門都無法敲破,救援還怎么實施呢?只能在車里等死。所以仔細想想,這種檢測方式連基本常識都不符,更別說能體現出什么檢測價值。
3、一言不合就拔河,動力好的就能贏?
現在在網上搜,還能搜到很多哈弗H9和各種越野車拔河的短視頻,一開始我以為這只是大家的一些惡趣味,直到我發現身邊的一些人竟然深信不疑,甚至某些品牌的活動中也用兩輛轎車產品來拔河,以此驗證己方產品的動力性能,其實,和上述兩個一樣,這也是一個沒有參考意義的測試,看看、笑笑就行了。
 
類似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拔河項目,考驗的不僅僅時動力,和車重、輪胎的抓地力以及先發優勢等等都是密切相關的。尤其是動力參數相近的兩輛車,后兩項稍稍的區別,就可能造成完全不同的結果。比如,哈弗H9和普拉多3.5L車型拔河,很多情況下哈弗H9都能贏,但是普拉多的動力真的比H9要好嗎?
 
4、拉得動火車、飛機的車它的動力就一定強嗎?
眾所周知,一些車企為了表現自己的車動力強勁,會讓車表演拉動火車或者飛機。像大眾用捷達拉過火車,保時捷用卡宴拉過飛機。當然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體現出汽車的動力。但是有一定物理常識的人都知道,拉動火車飛機在主要是克服它自身的摩擦力。而在地面較為光滑的情況下,滾動摩擦力整體并不會太大。所以難的是火車飛機有一個較大的加速度而非使得它們動起來。因此這種測試看著厲害,其參考意義并不大。
 
以上所說的就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容易碰到的一些作秀式的展現汽車性能的方式。但這些方式雖說噱頭很足,但并不能很客觀的體現出車輛的真實性能,它的參考意義并不大。對于這些活動,我們大可以一笑置之。
小編在此建議大家,不僅僅是汽車性能參數,生活中各種性能數據都應該以專業檢測機構的報告為準。除了汽車廠商,目前市面上正規的第三方檢測機構也有很多,例如Matmass。  matmass